字词 | 鼻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鼻渊 鼻流腥臭浊涕,鼻塞,嗅觉减退或丧失者为鼻渊。古代文献尚有“脑渗”、“脑漏”、“脑崩”等名称。与现代急慢性副鼻窦炎等相关。 【发病因素】 外感风寒或风热,蕴热循经上蒸鼻窍;肝胆郁热,移热于脑,凌犯肺窍;肺脾虚弱,清阳不升,邪毒滞留,上结于鼻。 【辨证分型】 (1)风寒化热证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多涕色黄,咳嗽痰多,舌质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2)肝胆郁热证 涕多黄稠,腥臭难闻,头痛目眩,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肺脾虚弱证 鼻涕黏白或稀浊,鼻塞较重,嗅觉减退,伴头重眩晕,懒言肢倦,食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 治则:宣肺、清热、利窍。 1.体针 主穴:印堂、迎香(或鼻通)、合谷。风寒化热证加列缺,肝胆郁热证加风池、太冲,肺脾虚弱证加太渊、足三里。方法: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耳针 取穴:内鼻、肾上腺、肺、额、内分泌。方法:中等刺激,间歇捻转,留针20-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或埋揿针5-7日。 3.水针 取穴:合谷、迎香。方法:采用复合维生素B注射,每穴0.2-0.5毫升,每次选用1穴,隔日1次。 【古代文献选录】 《针灸聚英·玉龙赋》:“头风鼻渊,上星可用。” 《针灸大成·玉龙歌》:“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针灸大成》卷九:“第二十六、鼻渊鼻痔:上星、风府。更刺后穴:禾髎、风池、人中、百会、百劳、风门。” 《类经图翼》十一卷:“鼻渊:上星、曲差、印堂、风门、合谷。” 《针灸逢源》卷五:“鼻渊又名脑漏:上星、风府、曲差、人中、合谷。” 【备注】 (1)针刺治疗鼻渊有较好的疗效,近期疗效明显,特别是改善症状更为显着。 (2)凡鼻渊患者,应戒除烟酒,忌食辛辣食物。同时要经常清洁鼻腔,保持鼻道畅通及鼻咽、口腔的卫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