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骨嗜酸细胞肉芽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骨嗜酸细胞肉芽肿 【释义】: 是局限于骨骼的组织细胞增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诊断】: 1.临床表现 (1)单发或多发骨骼损害,任何骨骼均可受累,常累及颅骨、四肢骨、脊椎、骨盆,病灶局部肿胀,但无红、热,压痛不明显。病变累及长骨、脊椎者易引起骨折。 (2)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多发病灶者可有发热、食欲减退和消瘦。 (3)骨病理检查与韩-薛-柯综合征所见相似。 2.辅助检查 X线摄片,显示骨质缺损呈局限性的透亮区,有时可见骨膜反应。 【治疗】: 应仔细分析病情,根据全身情况好坏、受累器官多少,安排治疗方案。对单一系统受累者主要采取局部疗法,必要时联用化疗;对多系统受累,全身症状明显,尤其是肝脾肿大明显,预后不良的病例,应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1.单系统受累 单纯皮损首选局部用类固醇,若无效可给小剂量全身化疗,耐药者可局部用氮芥或放疗。单纯骨损,可能于数月至几年自行缓解。如治疗,仅为1~2处骨损,可病损局部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放疗,或手术切除或刮除,另可辅以放疗。但考虑到受累部位,如眼框、下颌骨、乳突以及易发生压缩骨折的脊柱,则应考虑采用放疗,放疗剂量不应超过10Gy,以5.5~6Gy为常用剂量,然后配合化疗。但3岁以下单纯骨损患儿,手术或放疗后应加用化疗。 2.多系统受累 多主张行全身化疗,化疗的原则是尽可能用较低剂量的细胞毒药物,而不是用强烈化疗,化疗强度应与病情相一致。 (1)对内脏侵犯不重,病情较轻患儿,可开始两药联用,间断治疗6~8周后,改为另两种药物或单药使用,如此交替轮回,持续1.5~2年。 1)VP方案 VCR(长春新碱)每次1.5~2mg/m2,静注,每周1次,连用6~8周,休息1~2周,再用4~6周,后改为每月1次;Pred(泼尼松)每日40~60mg/m2,分次口服,连用6~8周减量,以后改为间断给药或隔日1次给药。病情重者可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替代。 2)VM方案 VCR同上,MTX(甲氨蝶呤)每次20mg/m2,每周1次,口服或静滴。 (2)对内脏侵犯重,病情发展急剧的患儿,可3药联用,治疗8~12周,病情好转后改为两药联用,以后交替轮回,持续用药2年。 1)VCP方案 VCR每次1.5~2mg/m2,静注,第1与第8天;CTX(环磷酰胺)每次10~15mg/kg,静注或静滴,第1与第8天;Pred每日40~60mg/m2,分次口服,共2周。 2)VCM方案 MTX替代VCP方案中的Pred,MTX每次20mg/m2,口服或静滴,第1与第8天。VCP与VCM方案均为用2周,休2周。 3)VP-16(依脱泊甙,Etoposid) 近年报告疗效优于其他药物,已对其他药耐药者换用此药效果亦好。另可组成COEP方案治疗较重患儿,CTX、VCR、Pred用法同上,VP-16为每日50~100mg/m2,用生理盐水稀释,使其浓度不超过0.25mg/ml,静滴30min以上,每日1次,用3d。VM-26代替VP-16疗效更好。 (3)免疫治疗 胸腺肽每次3~5mg,肌注,每周2~3次,可连用3~6个月。第1次用药前需做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4)对常规治疗无效,伴器官功能障碍的广泛型患儿可用环胞菌素治疗,该药可选择性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活化。2-氯脱氧腺苷已被成功地用于对常规化疗耐药的LCH患者,此药可发挥特有的细胞毒作用,并控制有免疫介导作用的细胞因子的释放。 3.尿崩症患儿治疗 可用垂体后叶素或氢氯噻嗪等治疗,一般为终身治疗。 附 1987年国际细胞学会规定的三级诊断标准 1.推定诊断 指常规病理检查(包括皮疹压片、皮肤活检、淋巴结或肿物穿刺组织及外科手术标本等)发现组织细胞浸润。 2.指定诊断 在上述所见基础上加上下列2项或2项以上检测结果: (1)细胞ATP酶染色阳性; (2)S-100蛋白阳性; (3)α-D甘露糖苷酶阳性; (4)病变细胞与花生凝集素结合阳性。 3.确定诊断 普通病理形态学特征,加电镜观察发现病变细胞胞质有Birbeck颗粒和(或)病变细胞CD1a抗原(T6)染色阳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