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兜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兜铃 【药物出处】:《药性论》 【概述】本品又名兜苓、水马香果、臭铃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 Aristolochis contorta Bunge. 或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Seib.et Zucc.的成熟果实。前者产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和甘肃,后者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晒干。 【药性】味苦,性微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肺降气,止咳平喘,凉血消肿。 【应用】 1.用于肺热咳喘,如痰多者,可配黄芩、桑白皮、贝母、杏仁等同用;如咳喘气急者,常与甘草、麻黄等配用,方如马兜铃汤;如咳喘肿满,小便不利者,可配葶苈子同用。本品还可用于肺热久咳阴虚,痰中带血,多与麦门冬、生地、阿胶、藕节、白茅根等同用。治百日咳,可用马兜铃与百部、大蒜头水蒸取汁服。 2.用于肠热痔漏下血,痔疮红肿疼痛,可配地榆、槐花、枳壳、黄芩等同用,煎汤内服或局部熏洗。 此外,本品有平肝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可配黄芩、夏枯草、钩藤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风寒咳嗽初起或虚寒咳喘及脾虚便溏者禁用本品。不可过量和久用。生用清热泻肺力强,宜用于肺热咳喘及痔疮病症;蜜炙用其功偏于清热润肺,宜用于肺虚咳嗽。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含马兜铃酸、马兜铃次酸、马兜铃碱、木兰花碱、β-谷甾醇等。 2.药理作用 马兜铃煎剂有轻微的祛痰作用,浸剂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有平喘作用,并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一些真菌的生长。 3.临床报道 (1)白细胞减少、慢性感染:用马兜铃素治疗254例各类不同类型的患者,其升白细胞有效率为89.3% ,控制急、慢性感染有效率为93.7% 。[中草药,1981,12(5):227] (2)高血压病:用干品马兜铃研细末,装胶囊内,每粒0.3g,口服2粒,每日3次,血压正常后逐渐减量。治疗Ⅱ、Ⅲ期高血压各31、19例,结果分别治愈6(19.3%)、1(5.2%),显效20(64.0%)、7(36.8%),有效5(16.0%)、9(47.3%),无效0(0)、2(10.5%)。[河南中医,2003,23(5):2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