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摘自GB4789.3)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摘自GB4789.3)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二)术语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三)引用标准 GB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四)设备和材料 (1)温箱 36±1℃。 (2)冰箱 0~4℃。 (3)恒温水浴 44.5±0.5℃。 (4)天平。 (5)显微镜。 (6)均质器或乳钵。 (7)平皿 直径为90mm。 (8)试管。 (9)吸管。 (10)广口瓶或三角烧瓶 容量为500mL。 (11)玻璃珠 直径约5mm。 (12)载玻片。 (13)酒精灯。 (14)试管架。 (五)培养基和试剂 (1)乳糖胆盐发酵管 按GB4789.28中4.9规定。 (2)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按GB4789.28中4.25规定。 (3)乳糖发酵管 按GB4789.28中4.10规定。 (4)EC肉汤 按GB4789.28中4.11规定。 (5)磷酸盐缓冲稀释液 按GB4789.28中3.22规定。 (6)生理盐水。 (7)革兰氏染色液 按GB4789.28中2.2规定。 (六)检验程序 大肠菌群检验程序如下: (七)操作步骤 1.检样稀释 (1)以无菌操作将试样25mL(或g)置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2.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4.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于乳糖发酵管,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发酵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5.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5-3-3,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表5-3-3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值(MPN)检索表 注:①本表采用3个稀释度[1mL(g)、0.1mL(g)和0.01mL(g)],每稀释度3管。 ②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0mL(g)、1mL(g)和0.1mL(g)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倍;如改用0.1mL(g)、0.01mL(g)和0.001mL(g)时,则表内数字应相应增加10倍。其余可类推。 (八)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1.鉴定 用接种环将所有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EC肉汤管内,置44.5±0.2℃水浴箱内(水浴箱内的水面应高于EC肉汤液面)培养24±2h,经培养后,如所有EC肉汤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阴性;如有产气者,则将所有产气的EC肉汤管分别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培养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 2.结果报告 根据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表5-3-3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粪大肠菌群的MPN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