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难辨梭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难辨梭菌 1.生物学特性 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在液体培养基中运动,周毛,菌细胞大小为0.5~1.5×3.0~16.9μm,一些菌株形成2~6个细胞相连成链。在布氏血平板培养基上48小时培养形成卵圆芽胞,亚端生,很少端生。在含有0.1%牛胆酸钠的固体培养基上促进芽孢生成。血琼脂表面菌落2~5mm,圆形,偶尔呈根状,平坦或低凹,不透明,微灰或微白色,表面无或有光泽,所有菌株在加有氯化血红素和维生素K1的布氏血琼脂上,48小时在长波紫外光下可见短暂的淡绿色荧光。在CCFA血平板上形成(48小时)3~5mm,圆形,边缘不整,中央凹陷,粗糙,不透明的淡黄色或白色菌落,无光泽,不溶血。 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在25和45℃中也可生长。PYG液体培养物混浊,并有均匀的沉淀,培养5天后pH为5.0~5.5。发酵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产酸,水解七叶灵。并可利用脯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等10种氨基酸。 PYG液体培养基的主要代谢产物有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异己酸、甲酸和乳酸,并可有丁酸产生。 2.致病性、生态和防治 其致病性与其产生的A、B两大蛋白毒素有关,人类伪膜性肠炎就是由于这个菌在大肠内大量繁殖引起的,一般是在抗生素治疗造成菌群失调后发生。A、B毒素于小鼠腹腔内注射可引起动物致死反应。A毒素为肠毒素强引起肠道积液及血管通透性改变等。而B毒素是细胞毒性因子可引起培养细胞变圆并缓慢毒解死亡。两者都有抗原性,与相应抗体作用,B型菌与索氏菌(C.sordelii)有交叉反应,其可以从海洋沉积物、土壤、砂石、医院环境、人的生殖道和粪标本,以及骆驼、马、驴粪及狗、猫和鸟粪中分离。此菌引起人类致病主要是伪膜性肠炎,尤其是较长期使用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及氯霉素患者。此外还参与气性坏疽、胸膜炎、盆腔炎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4μg/ml)、青霉素G(8μ/ml)、氨苄青霉素(4μg/ml)、利福平、(1μg/ml)、甲硝哒唑(2μg/ml)敏感,对氯林可霉素、头孢霉素敏感性不定,对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抗生素不敏感。 DNA中G+C含量为28mol%.ATCC9689(NCIB10666)等为模式株。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