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阳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阳痿 阳痿,又称阴痿,指青壮年时期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以致影响正常性生活的一种病证。性神经衰弱、内分泌机能紊乱、生殖器官神经损害、海绵体炎、睾丸疾病、前列腺炎及其他慢性疾病均可出现阳痿。 【发病因素】 纵欲过度,久犯手淫,或因七情内伤,思虑过度以致肾气损伤,命门火衰,宗筋失养。亦有因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者,但为数较少。 【辨证分型】 本病以阳事不举,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为主症。由肾虚引起者属虚证,症见阴茎勃起困难,时有滑精,头晕耳鸣,心悸气短,面色 【治疗】 治则:补益肝肾,清利湿热。 1.体针 取穴:肾俞、关元、三阴交。方法:均用补法,针刺腹部穴使针感达到前阴;针三阴交针尖向上,针感沿小腿、大腿内侧向上放射至会阴部则效佳。命门火衰加命门;湿热下注者可加刺阴陵泉、膀胱俞、中极,用泻法。 2.灸法 取穴:关元、中极、肾俞、大赫。方法:在穴位皮肤表面涂少许凡士林,每次选2穴,用麦粒灸3-7壮,艾灸后小腹内有温暖感为佳,也可用隔附子饼灸或隔姜灸。 3.电针 取穴:八髎、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方法:用低频脉冲电针仪,选用继续波或疏密波,以上穴位可交替使用。 4.水针 取穴:次髎、肾俞、关元、中极。方法:每次选1-2穴,每次注入丙酸睾丸素5毫克或绒毛膜促性腺素500单位,每隔3日注入1次,15次为一疗程。 5.耳针 取穴:内生殖器、肾、外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神门。方法:每次取单侧耳穴,左右交替使用,轻度刺激,留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也可用揿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每3-5日更换1次。 【现代临床举例】 主穴:举阳。配穴:肾阳不足者配关元、命门、肾俞、三阴交;心脾两虚者配心俞、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关元、三阴交、肾俞;心肾阴虚者配中极、次髎、三阴交、大陵、神门、复溜。举阳穴(秩边穴与环跳穴连线中点),以5寸毫针(体形瘦者可略短)斜向耻骨联合部位刺入,待阴茎根部有麻胀抽痛的感觉即为得气,之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施以提插捻转手法。配穴在针刺主穴的基础上,辨证选穴。隔日针灸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王庆文等,中国针灸配穴疗法,第一版,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14) 【古代文献选录】 《医学纲目》卷十四:“(撮)阴痿:关元(补)。” 《类经图翼》十一卷:“阳不起:命门、肾俞、气海、然谷。” 《针灸逢源》卷五:“阳痿:肾俞、气海多灸炒。” 《神灸经纶》卷四:“阴痿:命门、肾俞、气海、然谷、阳谷。” 《针灸集成》卷二:“阴痿:然谷三壮,阴谷、三阴交各三壮,气冲、曲骨各三七壮,肾俞年壮,膏肓俞、百会、曲泉七壮。” 【备注】 (1)针灸治疗原发性阳痿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阳痿者,须同时治疗原发病。 (2)对由于心理因素致病者,要解除思想顾虑,协调夫妇双方感情,合理安排性生活。 (3)注意调摄生活规律,合理饮食,忌食辛辣醇酒厚味,治疗期间忌房事,戒手淫,清心休养。 【辨病治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