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醋酸纤维丝束的检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醋酸纤维丝束的检验 (一)取样 (1)同一交货批为一检验批,按表8-2-12规定的抽样包数在丝束使用现场随机抽取,作为该批量的样品包。 表8-2-12 抽样包数与丝束总包数关系 (2)样品包应具有充分代表性,因运输、装卸等其他原因,造成丝束包严重破损的,明显受潮的都不能作为样品包。 (3)各样品包在取样前,要先称毛质量,最后称皮质量。皮质量是指除丝束以外所有材料的质量,计算各样品包的净质量,精确至0.1kg。 (4)各样品包,厚度各占总高度10%的顶部和底部丝束不应抽取为试验样品。 (5)各样品包,在厚度占总高度80%的中间部分内,分3个等高取样层面。在个等高取样层面,沿着与丝束长度相垂直的方向再分3个等距离取样线,个取样线上分别剪取的从丝包一侧到另一侧的丝束带长度,作为该样品包的试样。 (6)各样品包试样的质量至少250g。 (7)试样抽样过程中,应避免任何足以影响试验结果的其他干扰,如拉伸、卷曲破坏、丝束带互相缠绕、吸湿、挥发和化学污染等。 (8)试验用标准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5%。 (二)单丝线密度测定 1.原理 切取一段定长中段纤维,取一定的根数称量,然后计算出单丝线密度。 2.仪器 (1)25mm中段切丝器:精确度为±0.1mm。 (2)扭力天平,分度值0.02mg。 (3)镊子、培养皿、剪刀、黑色绒板、稀梳(10针/cm)、密梳(20针/cm)。 3.方法 (1)从丝束试样中随机剪取40mm左右的一段丝束,从中分出约1/6的纤维,用手在绒板上加以整理,使纤维平行伸直成一段整齐的纤维束。 (2)用镊子将整理好的纤维夹起,用手握住整齐的一端,先用稀梳后用密梳,从非整齐端开始逐步向整齐端靠近进行梳理,梳去游离纤维。 (3)用中段切丝器截取25mm中段纤维。 (4)从中段纤维束中,用镊子分出3组试样,每组各含200根纤维(剔除游离纤维和异形的纤维),分别在精密扭力天平上称量,精确至0.02mg。 (5)3组试样所称质量之间的最大差异与该3组称量的算术平均值之比小于0.1,用该3组称量的平均值按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若最大差异与算术平均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1,重复(1)~(4)步骤,并于重复前的3组值一同平均按计算公式计算结果。 4.计算 单丝线密度按下式计算: ρL=m×2 式中 ρL——单丝线密度,dtex; m——试样的平均质量,mg。 (三)丝束线密度测定 1.原理 丝束经固定负荷2.268kg拉伸后,截取1m长度后称量,称量的克数即为丝束线密度的千特数。 2.仪器 (1)天平:感量为1mg。 (2)切丝器:拉伸负荷:2.268kg±0.020kg;切割长度:1000mm±1mm。 (3)剪刀、切丝刀。 3.方法 (1)从试样中,随机剪取两根长1.2m左右的丝束。 (2)取其中一根丝束,一端固定在切丝器的一侧,另一端挂上2.268kg的砝码,使砝码自然下落并静置2min。 (3)闭合压丝板,截取1000mm丝束后称量,精确至1mg。 (4)按(2)~(3)的步骤,再测另一根丝束。称取的克数即为丝束的千特数。 两根丝束千特数的平均值即为试样的线密度。 (四)断裂强力测定 1.原理 等速伸长型强力仪以一定的速度拉伸丝束试样,并指示出试样发生时所承受的最大压力。 2.仪器 (1)等速伸长型强力仪,测试范围:0~150N,拉伸速度:300mm/min。 (2)剪刀。 3.方法 (1)调整指针对准零点。 (2)从试样中,随机剪取三根50cm左右的丝束试样。 (3)上夹头夹住一根试样的一端,试样的另一端用预拉力将试样稍稍拉直,预拉力控制在仪器显示1N力以下,预拉力大小以不影响试样测试结果为限,下夹头夹紧丝束试样的另一端,夹距200mm。 (4)下夹头匀速下移,拉伸试样至断裂,指示出断裂强力值。拉伸过程中试样在夹具上不应滑松。 (5)重复(3)~(4)的步骤,再试验另外两根。 4.计算 3根试验断裂强力值之间的最大差异与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之比小于0.5,以3根试样断裂强力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试验结果。 最大差异与算术平均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5,重复(1)~(5)步骤,并于重复前的3根断裂强力值一起平均后计算试样的试验结果。 (五)卷曲数测定 1.原理 一根卷曲的纤维,在其名义单丝线密度1.8mg/tex的张力下,25mm长度内卷曲波峰数与卷曲波谷数之和的平均值。 2.仪器 (1)加载精密扭力天平:感量1mg。 (2)纤维夹持距离20mm,下夹持器必须可以平稳升降。 (3)25mm长度指针,精确度±0.1mm。 (4)剪刀、黑色绒板、镊子、纤维夹、放大镜(放大倍数5倍)。 3.方法 (1)开启仪器电源,预热15min。 (2)校准扭力天平的零位和满度。 (3)用纤维夹夹取一根纤维试样后,悬挂地固定在扭力天平的挂钩一侧,纤维的另一端夹在下夹持器上,夹持距离20mm。 (4)扭力天平施加6.6mg负荷(1.8mg/dtex),开启天平。 (5)下夹持器下移至与天平施加的负荷达到(力的)平衡以后,通过放大镜数出下夹持器以上25mm距离内试样纤维的卷曲波峰和卷曲波谷的个数。 (6)重复上述方法,共试验20次,取算术平均值。 4.计算 试样纤维卷曲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 Jn——试样纤维的卷曲数,个/25mm; Ng——25mm内卷曲波峰个数; Nf——25mm内卷曲波谷个数。 卷曲数以20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六)截面形状测定 1.原理 将一束纤维制成横向断面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截面形状,截面形状是定性测定。 2.仪器 (1)哈氏切片器。 (2)生物显微镜:400倍。 (3)镊子、剪刀、单面刀片、载玻片、盖玻片。 (4)5%胶棉液、甘油。 3.方法 (1)从试样中随机剪取20~30mm长的丝束,取整束的三分之一,将其扯松,拉直,基本消除卷曲。 (2)将纤维垂直嵌入切片器右底板的凹槽内,推入左底板,将纤维夹在凹槽内。 (3)用刀片切去外露试样。 (4)旋动匀给螺钉,使纤维束顶出板面,在板面的纤维上涂上一层胶棉液,待其凝固后,用刀片沿板面切下丝束薄片。 (5)弃去第一片丝束薄片,重复上述方法,切取另一束薄片,放在滴有甘油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6)玻片放到显微镜的活动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截面是否符合Y型。 (七)含水率测定 1.原理 试样称量后,置于温度为105℃±3℃的烘箱内,烘2h,烘干前后的质量差,除以烘干前的质量,即可求出含水率。 2.仪器 (1)电热鼓风式烘箱。 (2)天平:感量为10-3g。 (3)剪刀、试样盒、干燥器。 3.方法 (1)从试验试样中,剪取长约1.2m的丝束试样。将试样放入已知质量m1的试样盒中,加盖,及时称出含试样的盒质量m2,精确至1mg。 (2)检查烘箱温度达到105℃±3℃后,试样盒开盖进烘箱烘2h。 (3)取出试样盒,立即将盒盖盖上,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m3,精确至1mg。 (4)重复上述方法,再试验一次。 4.计算 丝束含水率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w——丝束含水率,%; m1——铝盒质量,g; m2——烘干前含试样的铝盒质量,g; m3——烘干后含试样的铝盒质量,g。 若两份平行样所测值相差不超过10%,则取其算术平均值;否则,需取样重新检测。 (八)油剂含量测定 1.原理 在脂肪抽取器中,用乙醚对试样油剂进行循环萃取,然后蒸出溶剂,即可求出干基试样的油剂含量。 2.仪器 (1)脂肪抽取器。 (2)恒温水浴:温度计0~100℃。 (3)烘箱:蒸汽加热或防爆型。 (4)天平:感量为10-4g。 (5)试剂:乙醚,分析纯。 (6)干燥器、不锈钢镊子、剪子、铝盒。 3.方法 (1)从试样中随机剪取9~10g试样,将它拉松,放入萃取器内,萃取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2)将干净的平底烧瓶放入105℃±3℃的烘箱内,烘2h后称其质量m1。 (3)将已知质量的平底烧瓶与脂肪抽取器连接,置于72℃±3℃的恒温水浴器中加热。 (4)萃取器冷却水出口处温度应保证乙醚充分冷凝,一般应低于25℃。 (5)向萃取柱内倒入能浸没全部试样的乙醚,至第一次虹吸后,补加约5mL。 (6)保证虹吸达到每小时8次以上,从产生一次虹吸时计时,至少萃取3h。 (7)用镊子稍稍挤压并取出萃取后试样,在水浴面板(温度约为50℃)上放置15min左右,挥发试样中的乙醚。 (8)取一个铝盒,称其质量m3,精确至0.1mg;将试样放入铝盒,于105℃±3℃的烘箱内,烘1h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m4精确至0.1mg。该试样在二氧化钛含量测定中继续使用。 (9)将含乙醚萃取液的平底烧瓶放入105℃±3℃的烘箱内,烘2h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2,精确至0.1mg。 4.计算 丝束油剂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Q——油剂含量,%; m1——试验前烧瓶质量,g; m2——试验后烧瓶与油剂总质量,g; m3——铝盒质量,g; m4——铝盒与试样总质量,g。 (九)残余丙酮含量测定 1.原理 试样萃取液的色谱吸收峰高度与工作溶液色谱吸收峰高度相比较,计算出试样中的丙酮百分含量。 2.仪器 (1)气相色谱仪。 氢火焰检测器。 色谱柱:直径3.17mm,长914mm不锈钢填充柱,填充剂:CHOMOSORB102,粒度60~80目。 柱温:125℃±1℃。 进样口温度:150℃±1℃。 检测器温度:180℃±1℃。 (2)微量注射器:10μL。 (3)氦气99.99%,氢气99.99%,丙酮,分析纯。 (4)氦气流量:30mL/min,氦气压力:210kPa;氢气压力:140kPa。 (5)天平:感量100mg; (6)振荡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剪刀、广口瓶、定时器。 3.工作溶液的配制和校正因子F的确定 (1)准备50mL、100mL、250mL的容量瓶各一只,25mL的移液管两根,洗净并烘干。 (2)向装有约50mL水的250mL容量瓶中加入0.0500g±0.0001g丙酮,用水稀释到刻度,此溶液每1mL相当于含0.2mg的丙酮。 (3)用移液管从250mL容量瓶中吸取25mL溶液,移入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此溶液每1mL相当于含0.10mg的丙酮。 (4)用移液管从100mL容量瓶中吸取25mL溶液,移入到50mL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此基准溶液浓度相当于含0.05mg的丙酮。 (5)用干净的注射器抽取上述工作溶液各2μL,注入色谱柱,每种工作各测试5次。 (6)每个工作溶液的丙酮浓度除以5次测试的平均峰高值,得到该溶液的校正因子,三个工作溶液校正因子的平均值即为校正因子F。 4.方法 (1)量取500mL±1mL蒸馏水,倒入带盖的广口瓶中。 (2)称取10.0g±0.1g的丝束试样,投入广口瓶中并盖紧瓶盖。 (3)将广口瓶放在振荡器上,振荡20min。 (4)用干净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3次,弃去,再准确抽取2μL。 (5)将萃取液注射入色谱柱,测量丙酮吸收峰高度,共反复3次,取算术平均值。 5.计算 试样残余丙酮含量按下式计算: R=H×F×5 式中 R——残余丙酮含量,%; H——试样平均峰高,mm; F——校正因子,1/mm。 (十)二氧化钛含量测定 1.原理 乙醚萃取油剂后的试样,马福炉灰化,冷却后称量,计算出干基试样的二氧化钛含量。 2.仪器 (1)坩埚:100mL。 (2)天平:感量为10-4g。 (3)马福炉、干燥器、本森灯。 (4)丙酮,分析纯。 3.方法 (1)按本节(九)之3、(8)所得试样,移入坩埚内,加数滴丙酮,在本森灯上燃烧完全。 (2)再移入800℃±50℃的马福炉内灼烧15min,完全灰化,稍冷后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3,精确至0.1mg,将灰倒掉擦净后再称量m4,精确至0.1mg。 4.计算 二氧化钛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R——试样中二氧化钛含量,%; m1——铝盒质量,g; m2——含丝束试样的铝盒质量,g; m3——含灰的坩埚质量,g; m4——坩埚质量,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