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跋子瞻和陶诗(1)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跋子瞻和陶诗(1) 【原文】: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2)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3)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4)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5) 【译文】: 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是多么相似啊! 【集评】: 今·程千帆:“在有人‘欲杀之’的情况下,却仍然饱吃饭,细和诗,寥寥二十字,很能传出苏轼的精神状态……由苏之和陶,指出两位诗人的风味相似,对于了解其人和作品,也极为有益。” (《古诗今选》第519页) 今·周本淳:“这是作者以简驭繁,遗貌取神,探骊得珠之处。而八句之中上下数百年,至少有四次转折,这是山谷短古的刻意求精之作。” (《宋诗鉴赏辞典》第566页) 【总案】: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好诗。它写在苏轼《和陶诗》之后,赞美苏轼胸怀豁达,像陶渊明那样有着高尚的品格。诗中只是不加修饰地叙述,意思也很明白,用平谈的语言去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正是黄庭坚学陶诗有得之处。苏轼是要用世的,大半生在宦海浮沉,这与渊明的归隐在境遇上当然有很大不同,而黄庭坚却能看出他们的“风味”相似,也可以算是“妙画骨相遗毛皮”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