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足阳明胃经(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足阳明胃经(三) 犊鼻Dúbí(ST 35)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 膝肿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 【操作】 屈膝90°,向后内斜刺1~1.5寸。 足三里Zúsānlǐ(ST 36)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下肢痿痹,心悸气短,癫狂,乳痈,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 上巨虚Shàngjùxū(ST 37)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等肠胃疾患,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条口Tiáokǒu(ST 38)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跗肿。 【操作】 直刺1~1.5寸。 下巨虚Xiàjùxū(ST 39)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腹泻,痢疾,小腹痛,下肢痿痹,乳痈,腰脊痛引睾丸。 【操作】 直刺1~1.5寸。 丰隆Fēnglóng(ST 40)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癎,咳嗽痰多,气喘,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解溪Jiěxī(ST 41)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È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下肢痿痹,踝关节肿痛,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 【操作】 直刺0.5~1寸。 冲阳Chōngyáng(ST 42)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当 【主治】 胃痛,口,面肿,齿痛,癫狂癎,足痿无力,足背肿痛。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陷谷Xiàngǔ(ST 43)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 面浮身肿,目赤肿痛,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 内庭Nèitíng(ST 44)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口,鼻衄,热病,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厉兑Lìduì(ST 45)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鼻衄,齿痛,口,咽喉肿痛,热病,癫狂。 【操作】 浅刺0.1寸。 毫针的保藏 毫针应很好地爱护和保管,防止生锈,避免针身弯曲和针尖受损。如在煮沸消毒时,毫针宜用纱布包裹结扎妥当,以免煮沸中针尖与消毒锅壁碰撞,引起卷毛钝折。如用高压锅消毒时,应将针身插在棉垫上,棉垫置于针盒中,以保护针尖。使用时,毫针放在针盘内,针尾宜靠抵针盘壁,以防针尖受损。毫针使用后,必须用棉球将针擦拭干净,放在垫有纱布的针盒里,以备再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