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赤皮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赤皮病 赤皮病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由于拉网、操作时或在运输过程中皮肤受伤,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病原体是荧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症状: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严重病鱼鳍基部充血,鳍条末梢腐烂,鳍条间组织破坏,鱼的上下颚和鳃盖部分充血,呈现块状红斑。 流行情况:此病从早春到严冬,终年可见,但以春末到初秋较为常见,常与烂鳃、出血病并发,全国养鱼地区都有发生。草、青、鲤等鱼生这种病较普遍。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 2.在拉网、操作、运输过程中勿擦伤鱼体。 3.放养鱼种前用每立方米水含10克漂白粉的溶液,在水温15-20℃的情况下,给鱼种浸洗15-20分钟。 4.发病季节前,用漂白粉挂篓预防。 治疗方法: 1.漂白粉: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药1克,疗效显着。因病菌还会侵入血液,故在体外治疗的同时最好还内服磺胺噻唑进行治疗,其方法是每50公斤鱼种第一天用磺胺噻唑5克,第二天到第六天减半,与适量面粉糊拌和饵料上食台投喂。 2.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药1-4克,泼洒前五倍子要捣碎用开水浸泡。长江水产研究所采用每立方米水用药2克煎汁泼洒效果较好。 3.明矾等:每亩鱼池用明矾1.5公斤泼洒。二天后用生石灰5公斤泼洒,隔一天再按每立方米水含1克漂白粉的浓度泼洒全池(湖南)。 4.蓖麻:用新鲜的蓖麻茎叶,每亩30斤捆成几束,放在食台周围浸泡,每次浸泡3-4天,连续2次,有一定疗效(广东)。 5.白菖蒲等: (1)将白菖蒲(每亩4-5公斤),连同切碎的走马剑(每亩1.5-2.5公斤)或蓖麻叶(每亩4-5公斤),裹以山松枝叶(每亩10公斤左右)内,扎成2-3捆,放置食场及上风处,浸没于水中,每天翻动一次,使其腐烂汁液浸泡出来,同时每天投喂经和精饲料共磨的白杨叶(每万尾鱼种1-1.5公斤)饲料(若无山松,则需加置松节油于饲料内,每万尾鱼种需10毫升松节油),连续口服6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将白菖蒲(每亩4-5公斤)和蓖麻叶(每亩4-5公斤),用切草机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即将渣和汁一道均匀泼洒全池,并将扎成捆的山松(每亩10公斤左右)放入池中上风处及食场附近(若每亩采用走马箭1.5-2.5公斤,则将其根、茎捆于山松之内)。同时口服白杨叶(每万尾鱼种1-1.5公斤),连喂6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图4 患赤皮病的病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