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诊断依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一般可以根据恐惧的对象分成若干类型,但通常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 1.场所恐惧症(agoraphobia) 也可称广场恐怖症、聚会恐怖症。常见患者主要以害怕去公共场所为主要表现,如对商店、影院、车站、超市、火车、电车、野外等恐惧,表现为显着的恐惧和强烈的焦虑反应及不可克制的回避行为,以至于患者不敢乘坐公共汽车、火车、飞机,不敢独自离家外出,外出时常需要家人陪伴,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感,其共同特征是独自在公共场所会产生极度的焦虚不安,失去控制,并有强烈的恐惧、孤独感。 2.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大多数起病于青春期,恐惧的对象是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与害怕,在人面前常常感到脸红、紧张、害怕、笨拙、全身发抖,不敢与人对视,尤其是对陌生人更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安,所以害怕抬头,不敢当众讲话,害怕坐在前排被人注视,不愿社交,不敢当人面前吃饭,恐惧的对象可以是熟人,甚至是自己的亲人。患者若被迫进行社交场所,便会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感到手足无措。 3.物体恐惧症(specific object piobia):又病名单纯恐惧病。恐惧对象是某一特定的物体,如某一种动物,鲜血、剪刀、声音等,这种恐惧症的恐惧对象一般比较恒定,既不改变,也不泛化,有少数患者可以在消除了某一物体恐惧后又出现新的恐惧对象,对于物体恐惧症,绝大多数患者采取单纯回避,例如害怕剪刀的人,回避所有剪刀,以致于因此而不能做一些生活琐事;害怕乘飞机的人可能会造成不能从事某些工作。当强行使患者接触所恐惧的物体的,患者会出现血管扩张、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经症状。 (二)诊断原则 1.首先必须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有某些特定的恐惧对象,恐惧程度与现实危险程度极为不符。 3.恐惧发作时严重损害其社会功能,并伴有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 4.患者感到十分痛苦,明知没有必要如此恐惧,但又无法摆脱。 5.患者持续采取回避行为。 (三)诊断标准:CCMD-3 *43.1恐惧症(恐怖症)[F40恐惧焦虑障碍] 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着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以恐惧为主,须符合以下其中4项。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5)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6)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43.11场所恐惧症[F40.0]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 (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43.12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F40.1]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43.13特定的恐惧症[F40.2特定的(单项)恐惧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的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五)鉴别诊断 1.焦虑症 恐惧症与焦虑症都具有焦虑症状,与恐惧症的区别在于焦虑症不是对某一种特定对象产生的情绪反应,而恐惧症的焦虑与恐惧症状往往有某些特定对象,并采取回避行为。 2.疑病症 具有疾病恐惧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与疑病症相近,但疑病症的恐惧害怕心理一般不突出,而以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一种疾病为持久观念为突出表现,恐惧症所害怕的对象是外在的客观存在,有回避行为,又无法摆脱,故急于救治,以解脱困境。 3.强迫症 强迫症的强迫症状来自于内心的某种思想或观念,有反复而持续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没有回避行为,以及对外界某些具体事物的恐惧,对亲人亦无明显的依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