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虫蜇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虫蜇伤 虫咬伤因昆虫种类不同其特征也不同。常见有蜜蜂蜇伤和黄蜂蜇伤,以后者严重;蜈蚣咬伤多发生于山野和花园;蝎蜇伤为其尾钩刺入皮肤释放毒液,产生毒性反应;毒蜘蛛咬伤于林区多见,可致过敏和死亡。 【诊断要点】 1.蜂蜇伤 (1)伤处剧痒,疼痛,可于半小时内出现过敏症状。严重者有发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麻木等症状。 (2)体检发现局部红肿,伤处黑点为蜂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周围充血、水肿,过敏者可有哮喘征象;群蜂蜇伤者可出现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等表现。成群黄蜂蜇伤还可引起迟发性血清病型反应、坏死性血管炎。 (3)群蜂蜇伤者血生化检查参照蛇咬伤。 2.蜈蚣咬伤 (1)局部红肿、痛、痒,有红线自伤口上延、淋巴结肿痛类似“流火”。重者发热、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抽搐、昏迷。 (2)儿童反应剧烈,可以致命。 3.蝎蜇伤和毒蜘蛛咬伤 (1)严重者有寒战高热,舌和肌肉强直,流涎,头晕,头痛,昏睡,进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末梢神经麻痹,抽搐,呼吸中枢麻痹,循环衰竭,以至死亡。 (2)局部大片红肿,中心有瘀斑,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征象。严重者呼吸急促、脉细弱、腹部有压痛、便血、抽搐。 【处理】 1.蜂蜇伤 (1)局部处理:挑出蜂刺,注意勿损伤毒腺囊,以免毒汁侵入皮内引起严重反应。蜜蜂蜂毒为酸性,用弱碱溶液(如3%氨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等)湿敷以中和毒素。黄蜂蜂毒为碱性,用醋酸、0.1%稀盐酸中和。局部红肿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制剂、蛇药等。 (2)全身治疗:有全身反应者予以补液,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有低血压者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0.5ml。 2.蜈蚣咬伤:同蜜蜂蜇伤。 3.蝎蜇伤和毒蜘蛛咬伤 (1)局部处理:挑出毒钩,挤或吸出毒液;若四肢被蜇需于近端上止血带,每30分钟放松1次,局部用氯乙烷喷雾降温使血管收缩,减少毒素吸收扩散。用氨水或高锰酸钾稀释液冲洗,敷以蛇药。剧痛者于伤口周围注射复方奎宁注射液0.1~0.3ml,或皮下注射盐酸依米丁(盐酸吐根碱)注射液1ml。 (2)全身处理:严重者补液、抗过敏,肌注抗蝎毒血清,口服蛇药。继发感染者用抗生素。 (3)毒蜘蛛咬伤者若肌肉痉挛严重,可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1m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