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茶蚜测报调查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茶蚜测报调查方法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又名茶二叉蚜、可可蚜,俗称蜜虫、腻虫。国内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且以幼龄至开采前茶园受害较重。茶蚜聚集在新梢嫩叶背及嫩茎上刺吸汁液。受害芽叶萎缩,伸展停滞,甚至枯竭,其排泄的蜜露,可招致霉菌寄生;被害芽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严重的影响。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越冬虫口基数调查 冬季,按不同茶园类型,选择代表性茶园各二三块,采取平行线取样,每块地检查50~100丛,随机取10个秋梢,记载有蚜或蚜卵秋梢数,并统计有蚜(卵)秋梢率,尔后再从中抽取20或50个有蚜(卵)秋梢,检查虫口(卵)数,计算有蚜(卵)秋梢平均虫口,明确越冬虫口(卵)基数,一并记入表8-72。 表8-72 茶蚜越冬虫口基数调查记载表 1.2 早春存活虫口调查 当地春茶萌发后,日均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在越冬虫口基数调查地块,仍按相同方法取样,检查春茶芽叶上无翅蚜虫口,并按表8-73项目记载,为进一步调查虫口消长情况提供有效虫口基数。 表8-73 早春茶蚜虫口调查记载表 1.3 茶园虫口消长调查 在茶树春梢生长且大量出现一芽二、三叶时,开始系统调查。选定各类型代表性茶园各1块,每5天调查1次。按平行线取样,每一块地均匀抽查20丛,在丛面中央取1/3m2,检查一芽二、三叶以上的芽梢数及其有蚜芽梢数,统计有蚜芽梢率,记入表8-74。再在每样方内,随机抽查有蚜芽梢5个,共100个,记载总蚜数,芽下第二叶蚜虫数及其有翅蚜(包括有翅若蚜)数量,计算有蚜芽梢的芽下第二叶平均虫口和有翅蚜百分率,记入表8-75,为进一步分析虫情提供依据。采摘茶园宜结合采摘,穿插进行虫情调查。 表8-74 茶蚜系统调查表 表8-75 茶蚜系统调查表 1.4 茶蚜天敌调查 结合茶园虫口消长调查,记载丛面样方内出现的天敌种类、数量,并按下列式订标准折算成天敌单位,计算平均每1/3m2样方天敌单位数,记入表8-76。再运用表8-75的平均芽梢虫口数,求出天敌单位与茶蚜数量之比,记入表8-77,以估计天敌控制趋势。 表8-76 茶蚜天敌调查记载表 表8-77 茶蚜天敌益害比统计表 茶蚜天敌折算标准(试行): 1头异色瓢虫(成虫或幼虫)=1个天敌单位 1头龟纹瓢虫(成虫或幼虫)=0.8个天敌单位 1头刀角瓢虫等小瓢虫=0.5个天敌单位 1头草蛉幼虫=0.8个天敌单位 1头食蚜蝇幼虫=0.5个天敌单位 2 预测预报方法 春茶季节,气候适宜,芽叶生长旺盛持嫩,最利茶蚜发生。加之此时天敌尚少,常易酿成蚜害。当有蚜芽梢率达10%,有蚜芽梢芽下第二叶平均虫口达20%头以上时,即为防治适期,应及时预报。幼龄茶园及封养非采摘茶园,一般更应注意。 春茶以后,根据芽梢生长、采摘、天气情况和天敌单位与蚜虫数量之比达1∶300,即使达到上述指标,亦可考虑不防治。 3 防治指标 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