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膀胱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膀胱癌 14.2.1 病理 膀胱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上皮组织,约占95%。 (1)非浸润型:①良性乳头状瘤;②恶性乳头状瘤。 (2)浸润型:①乳头状癌;②鳞癌,少见。 (3)移行上皮癌。 (4)腺癌,少见。 局部侵犯和转移途径(1)膀胱癌直接侵犯邻近器官较常见,主要侵犯直肠、子宫。有时侵犯前列腺及后尿道。(2)淋巴道转移。(3)血行转移。(4)瘤细胞直接种植。 14.2.2 临床特点 血尿、尿频、排尿困难,尿痛及下腹部肿块是其特点。 14.2.3 临床分期 国际抗癌协会规定: Tis:原位癌 T1:肿瘤浸润至粘膜下结缔组织、质软,在膀胱内可自由活动 T2:肿瘤浸润浅层肌肉 T3:肿瘤浸润深层肌肉 T4:肿瘤浸润邻近器官 N+(区域性):有髂动脉分叉下淋巴结转移。 M+(远处):有远处转移包括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Jewett分期:临床上也经常使用。 0期:无浸润 A期:浸润至粘膜下层 B1期:浸润至浅肌层 B2期:浸润至深肌层 C期:侵犯脂肪层 D期:侵犯邻近器官或有远处转移 14.2.4 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膀胱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和放疗,化疗有全身用药及膀胱内药物灌注。中医中药。其它有膀胱内水压疗法、温水疗法、冷冻术、免疫疗法等。 预后:膀胱癌的预后与膀胱癌类型、级别、浸润程度有关(表14-1)。 表14-1 膀胱癌类型、级别、浸润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14.2.5 放疗 放疗可分为体外、组织间、腔内三种方法。后两种方法已不常用,这里只介绍体外放疗的方法。 放疗前准备 当排尿困难、阻塞时必须手术矫正,同时抗感染治疗。术后四周开始放疗,以减轻放疗反应和防止挛缩性膀胱炎的发生。 放疗前定位 模拟机下定位及根据CT片定位较为准确。无此条件可照片定位:膀胱内注入6.25%~12.5%碘化钾造影剂,在透视下标记出照射范围(包括前后位及侧位膀胱位置)。放好定位板(上有厘米标尺)照片定位。 设野 全骨盆照射:范围包括骶髂关节的下半部至闭孔的上半部。如前列腺或尿道近端有侵犯,应下延包括之。前后两野对穿照射时,野面积12cm×14cm。交叉斜野10cm×12cm时前方用60°楔形滤过板。对做过耻骨上手术者,或肿瘤侵犯膀胱前区者,可用三野(前一后两斜野)照射(图14-3)。 图14-3 膀胱癌体外三野治疗深部量分布图(60Co SSD 80cm) 全膀胱照射:范围包括整个膀胱外缘2cm的区域,可用前一野后两斜野交叉照射或旋转照射(120°~360°)。 术前放疗 适应证:(1)较大的浸润癌,腹壁上触及肿物;(2)肿瘤扩展至膀胱外(前列腺、膀胱周围组织、盆壁淋巴结);(3)浸润型癌;(4)多个浸润型肿瘤经常复发。 术前放疗一般作全骨盆照射。DT3000~4000cGy/3~ 4周。休息8周后再进行手术。 术后放疗 只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而估计手术未切除干净的病例。如: (1)经耻骨上区进行手术或活检后,一般多用三野全骨盆照射。 (2)膀胱部分切除后,膀胱内或骨盆、腹壁有残余瘤,腹壁有肿瘤种植的可能。先用三野照射全骨盆。DT4000~5000cGy/4~4.5周。如临床还证实有肿瘤需给予高剂量时须小心观察病人能否耐受。注意避免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 (3)全膀胱切除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种植者,可先做全骨盆照射,DT4500cGy/4.5~5周,然后缩野至残存肿瘤的范围补量DT1000~2000cGy/1~2周。如前列腺或盆壁淋巴结受侵转移,可用窄条野加量。 14.2.6 放疗反应及处理方法 急性膀胱炎反应:对症处理常可消失。 直肠反应表现为便频、便血、里急后重,对症处理后常可恢复。极少数可出现直肠狭窄或穿孔,需手术解决。 小肠反应表现为肠梗阻、肠道粘连、狭窄,甚至个别穿孔。严重的需手术处理。 注意因排尿不畅引起的尿路感染,在治疗中应注意尿路是否通畅,必要时消炎治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