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胆道排石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胆道排石汤 【药物出处】:《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外科急腹症》·清热化湿,理气止痛法 【处方】: 【要点】 本方以茵陈蒿汤为基础加减而成,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金钱草、郁金相配,可清胆利湿排石,是治疗胆石症的主要药物。 【应用】 1.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2.中毒性肝炎。 3.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4.胆道蛔虫症。 5.钩端螺旋体病所致的黄疸。 【注意】 体虚便溏者慎用。 【类方】 1.疏肝利胆汤(《新中医》):由柴胡、枳实、白芍药、木香、郁金、黄芩、芒硝、鸡内金、厚朴、大黄、黄连、甘草组成。功效疏肝利胆,清热排石。主治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蕴结所致的胆石症。 2.安胆汤(《浙江中医杂志》):由金钱草、白芍药、大黄、柴胡、茵陈蒿组成。功效清热利湿,解郁导滞。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3.茵陈蒿汤(《伤寒论》):由栀子、大黄、茵陈蒿组成。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4.驱蛔汤一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由槟榔、使君子、苦楝皮、乌梅、木香、枳壳、川椒、细辛、干姜、元明粉组成。功效驱蛔止痛。主治胆道蛔虫初期,疼痛显着者。 5.驱蛔汤二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由柴胡、郁金、山栀子、木香、枳壳、茵陈蒿、牡蛎、枯矾组成。功效利胆排蛔。主治胆道蛔虫症,蛔虫已死者。 6.驱蛔汤三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由槟榔、使君子、苦楝皮、雷丸、大黄、厚朴、枳壳组成。功效驱蛔通便。用于胆道蛔虫症肠内驱虫时使用。 7.茵柴清胆汤(《冉氏经验方》):由柴胡、大黄、黄连、牡丹皮、金银花、大青叶、山栀子、乌药、枳实、茵陈蒿、猪苓、甘草组成。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急性胆囊炎。 8.慢性胆囊炎统治方(笔者经验方):由山栀子、黄芩、柴胡、附子、川椒、干姜、细辛、川楝子、延胡索、丹参、金钱草、甘草组成。寒热并用,活血理气止痛。用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上腹部胀痛,拒按。便秘者加大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