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粒度分布的测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粒度分布的测定 (1)计数法 ①光学显微镜法——统计显微镜内见到的颗粒。但此方法难以求出分布范围广的颗粒群正确分布情况,测定结果因人而异。目前有安装画像自动分析装置的自动测量计,测定范围:1~200微米。 ②电子显微镜法——适于测定2~3微米以下的颗粒。 ③小孔通过法——将样品颗粒分散在电解液中,用小孔喷嘴隔开,设两个电极,液体通过喷嘴向一个方向流动。颗粒通过喷嘴时,发生与颗粒体积成比例的电阻变化。分析此现象,求出颗粒度分布。测定范围:0.3~800微米。 ④光检法——在光源与光感部之间照射平行光线,如果有颗粒进入,即会遮挡光线,分析此时的受光量。测定范围:1~10000微米。 (2)筛选法 ①标准筛法——用标准筛给颗粒分级。测定范围:44微米以上。 ②微型筛法——用微型筛给颗粒分级。能够用于3微米以上颗粒。 (3)沉降法 ①吸液管法——颗粒的大小会影响沉降速度,利用此特点求粒度分布。液体沉降时,让颗粒与分散剂一同在液体中悬浊,检测颗粒浓度的时间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取液分析一次。适用范围:1~50微米。 ②比重法——原理与吸液管法相同,利用比重浮秤进行测定。类似的方法还有比重天平秤法、沉降天平秤法。适用范围:0.1~150微米。 ③光渗透法——将颗粒分散在分散剂中,照射光线。颗粒沉降时,光渗透量则发生变化. ④X射线法——利用X射线代替可视光线。适用范围:0.1~100微米。 ⑤沉降电位法——分散在溶剂中的颗粒带电荷。所以,当颗粒沉降时,颗粒表面的电子密度与液体中的电子密度会有区别,利用此现象求颗粒浓度。 (4)分级法 ①风筛法——让圆筒内产生上升气流,根据其与颗粒沉降速度的关系求出颗粒密度,适用范围:15微米以上。 ②离心分级法——让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将分离粒径不同的数个旋风器连起来,用各个液体旋风器捕集颗粒,并求出粒度分布,适用范围:5~50微米。 ③惯性分级法——用喷嘴喷出含颗粒的气体,喷向对面的平板,对颗粒做冲撞捕集。这时,如果分阶段改变喷嘴直径,可得到不同阶段的试样。分析这些试样并求出粒度分布。适用范围:(a)阶式低速碰撞采样器为50~100微米;(b)安德森采样器为0.4~12微米。 (5)电磁波散射法 ①光衍射法——利用激光束产生的颗粒衍射现象,求颗粒直径,适用范围:1~500微米。 ②激光散射强度测定法——求出激光对颗粒的散射强度,测定颗粒直径,适用范围:0.1~10微米。 等离子切割粉尘和玻璃纤维粉尘如图2-5、图2-6所示。 图2-5 等离子切割粉尘(100倍,1刻度=10μm) 图2-6 玻璃纤维粉尘(100倍,1刻度=10μ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