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释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由于心脏、主动脉、颈部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微栓子、脑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障碍、颈部动脉受压及血液成分异常等原因引起脑部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功能异常的疾病。 【诊断】: 1.临床表现 (1)一般特征 1)好发于中年以后,50~70岁为多见; 2)突然发病,症状立即达到高峰; 3)症状持续时间短,数分钟至1~2小时; 4)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5)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涉及相同的动脉供血区。 (2)症状和体征 1)颈内动脉系统 病灶对侧轻偏瘫或单瘫、肢体麻木感或偏身感觉障碍及同向偏盲。病灶同侧可有单眼一过性视力丧失(黑矇)。优势半球受累时伴失语。 2)椎基底动脉系统 表现为眩晕,常伴恶心、呕吐,但很少有耳鸣;复视、眼震、言语含糊、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运动障碍;皮质性盲和视野缺损等。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或MRI 大多为阴性,少数发作时间长者MRI可显示梗死灶。 (2)脑血管造影(DSA)、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可发现颈动脉、椎动脉及分支的狭窄。 (3)颈动脉多普勒超声 可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 (4)心电图或心脏超声检查 发现心脏疾患如心律失常、心脏附壁血栓等。 (5)血液流变学等生化检查 发现血液成分的异常,如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等。 (6)颈椎X线正侧斜位摄片 发现颈椎退行性改变。 (7)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可显示脑内血流低灌流区。 3.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梅尼尔综合征、部分性癫痫和晕厥相鉴别。 【治疗】: 1.病因治疗 尽可能明确病因予以治疗,如调整血压、治疗心脏疾病,纠正血液成分的异常等,注意避免颈部过度活动等诱因。 2.抗血小板聚集剂 可减少微栓子的发生,对预防发作有一定疗效。疗程1~3年以上,如无禁忌证,可选用: (1)肠溶阿司匹林(M-ASA) 50~300mg,每日1次口服。 (2)噻氯匹啶(ticlid) 0.25g,每日1次口服。 3.抗凝剂 如发作频繁、程度严重、症状逐次加重,且无抗凝治疗禁忌者,可及早进行抗凝治疗。 (1)肝素 5000u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溶液中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并检测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其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5~2.5倍为宜,一般维持24~48h后改口服抗凝剂。 (2)新双香豆素150~225mg或华法林2~4mg,每日1次口服,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调整每日剂量,使其维持在正常对照值1.5~2.0倍,以后每周检测1次,维持半年以上。 (3)低分子肝素 比普通肝素用法简便,且减少出血危险性。4250aXaIU,每日2次皮下注射,持续3~5d后改口服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聚集剂。 4.血液稀释疗法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滴,持续5~10d。 5.血管扩张剂 对频繁发作、症状较重者可给予: (1)尼莫地平 10mg,每日1次静滴,5~7d一疗程,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 (2)己酮可可碱 300mg,每日1~2次静滴。 (3)尼麦角林(脑通) 4mg,每日2次静滴。 6.手术治疗 对无颅内动脉病变的严重颈动脉狭窄者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