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盐酸普鲁卡因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盐酸普鲁卡因胺 【别名】:普鲁卡因酰胺、奴佛卡因胺 【制剂规格】: 片剂:0.125g,0.25g;注射液:0.1g(1ml),0.2g(2ml),0.5g(5ml),1g(10ml)。 【药理作用】: 本品为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电生理效应与奎尼丁相似,减低传导速度,延长不应期及抑制舒张期除极,降低自律性。对心肌收缩性的抑制作用较弱。间接抗胆碱作用弱于奎尼丁,小剂量即可使房室传导加速,用量偏大则直接抑制房室传导。口服吸收快而全,作用持续约3h;有效血药浓度为3~10μg/ml,中毒血药浓度>12μg/ml。经肝脏代谢为活性代谢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代谢物具有药理活性。肝乙酰化速度存在个体差异,约半数以原形经肾脏排泄。T1/2约3h,心、肾功能衰竭时可延长至9~16h。代谢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T1/2约6h。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 【适应症】: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首剂每次0.5~1g,以后1~3g/d,每日3~4次,不超过每次1g,3g/d,心律失常控制后,改为每次0.25g,每日4次;小儿,每次5~12mg/kg,每日2~4次。肌内注射:每次0.25~0.5g,每日4次。静脉注射:每次0.1~0.2g,不超过每次0.5g,2g/d。静脉滴注:每次0.5~1g,用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稀释后于1h内滴完,如无效,1h后再给1次,不超过2g/d。 【不良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也见耳鸣、头昏、视物模糊等。用药超过数月可致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特异体质可见皮疹、药物热、粒细胞减少、喉头水肿等。大剂量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心脏停搏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 【药物相互作用】: 胺碘酮、奎尼丁、甲氧苄啶、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可升高本品血药浓度。本品可增强氯琥珀胆碱等肌松剂、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的作用。 【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仅限于病情紧急情况使用。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重度低钾血症、重症肌无力及对本品过敏者。肝、肾功能障碍和低血压者慎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