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步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百步洪 【原文】: 长洪斗落生跳波(1), 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2), 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3), 骏马下注千丈坡(4)。 断弦离柱箭脱手(5), 飞电过隙珠翻荷(6)。 四山眩转风掠耳(7), 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8), 何意水伯夸秋河(9)。 我生乘化日夜逝(10), 坐觉一念逾新罗(11)。 纷纷争夺醉梦里, 岂信荆棘埋铜驼(12)。 觉来俯仰失千劫(13), 回视此水殊委蛇(14)。 君看岸边苍石上, 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 造物虽驶如吾何(15)! 回船上马各归去, 多言 【原文作者】:苏轼 【译】: 湍急陡落的百步洪, 跳跃翻滚的巨波。 南行的轻舟一下水, 就如投入旋转的飞梭。 水手惊叫着, 惊起大雁、野鸭掠过。 飞行在窄狭如线的航道, 四周的乱石好像要将船儿琢磨。 飞舟呵!就像狡兔在疾跑, 就像空中的鹰隼直落, 就像骏马狂奔在千丈高坡, 就像断弦崩断离柱, 就像闪电从缝隙中划过, 只觉群山在旋转, 凉风飕飕吹耳朵。 只见河流舞泡沫, 生出一个个湍急的旋涡。 险境中得到快感虽然愉悦, 又何异于那夸说秋水的河伯。 我的一生因任自然, 流水不分昼夜成为逝者。 意念不受空间的拘禁, 瞬间已飞到万里之遥的新罗。 世上的纷纷扰扰真如梦醉, 哪儿知道荆棘会埋住铜驼。 此时俯仰之间的一刹那, 已然有一个世界毁灭消磨。 顿悟后再看这洪水, 竟是如此之安闲自得。 你看那岸边苍石之上, 千百年的篙眼多如蜂窝。 行舟人呵,只要你称心而行、无所执着, 时光急流、洪涛险恶,又奈你何! 不过,还是回船上马回家吧! 再絮絮叨叨要被我师呵责。 【评】: 百步洪又名徐州洪,在江苏铜山附近。悬流迅疾,乱石激涛,数里始平静。诗作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诗序说:王定国到徐州访苏轼,曾乘小舟与颜长道等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饮酒吹笛,乘月归来。时苏轼因事未得往。王定国离徐后,苏轼与参寥放舟洪下,追念昔游,慨然成诗。因此,诗先写舟行的惊险,次谈人生的哲理。 对于此诗,一般都极赞其对百步洪险景连喻手法的运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全诗的整个前部分可用一个“险”字来概括: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诗的后部分,作者忽然转而谈人生、社会的问题,进行佛理禅观式的思辨: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谈论佛老的空观,谈论如何使险恶的百步洪变成一泓溪水,那就是能超脱时空的限制: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达到“无”,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 但应此心无所往,造物虽驶如吾何。 《金刚经》云:“应无所往而生其心。”后来南宗加以发挥,“我此法门,以无住为本”,要人们忘却世间的善恶好丑。苏轼这里用的是此典。 全诗前部分描绘百步洪之险,后半部分集中谈如何对待人生社会的险恶,从而使百步洪之险具有了人生、社会险恶的象征作用,使意象具有了哲理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