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遂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大戟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甘遂的根;又名猫儿眼;主要含有大戟甾醇、甘遂甾醇、甘遂酯A、B等成分;苦、寒,有毒,入肺、脾、大肠、肾经;属泻水类药。 〔功效主治〕 攻逐水饮,消肿散结。适用于水肿喘满、胸胁引痛,湿热肿毒等病证。 〔本草撷英〕 本经:主治大腹疝瘕,胀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 别录:下五水,散膀胱多热,腹中痞气肿满。 甄权: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水。 时珍: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隔痞塞。 备要:苦寒有毒,能泻肾经及隧道水湿,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为下水之圣药。 〔名医心得〕 邓铁涛:肝硬化腹水 身体未至大虚,可用攻逐之法,临床体会优于西药利尿。西药多伤阴耗液,损害肝肾之阴,易致肝昏迷或大出血。用等量甘草煎汁浸泡甘遂数天,将之晒干为细末入肠溶胶囊,于清晨用米粥送服1~2克,一天内泻下数次至十数次。翌日即用健脾益气之剂补之。攻逐之后,往往腹水复出,约隔一周可继用上法攻之、补之。反复攻补,耐心治疗,有可愈者。 方药中:肝硬化腹水常法不效时,可用甘遂3~4.5克研末,用生姜红糖水或蜂蜜水调匀早晨空腹服用,并辨证配合他药,常获良效[2]。 〔药理与应用〕 1.泻下作用:本品能刺激肠管,增加肠蠕动,引起泻下。临床尝用于便秘。 2.利尿作用:动物试验及对健康人无明显利尿作用,但临床不同疾病用本品治疗均收通利小便的效果。 3.其他作用:中止妊娠、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 此外,本品对肠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加;并有凝集、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应予重视。 〔按语〕 肝硬化腹水属难治之症,中西医均感棘手。甘遂尽管擅治水饮,但损阴伤气在所难免。然邓老能于两难中取胜,关键在于攻补有序,法活机圆。用法巧妙,可师可法。 【参考文献】: [1]陈泽霖等.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6:72 [2]陈镜合等.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荟萃第一册.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99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