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琴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琴诗 【原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原诗作者】:苏轼 【导读入境】: 如果说琴上能发出悦耳美妙之声,那为何把它放在琴匣之中却杳然无音?如果说这美妙之声来自弹奏者的指头,那么听琴人为何不在弹奏者的指头上去听? 【赏析】: 此诗语言明白晓畅,既有理趣,又有诗意。如果《题西林壁》是借助庐山的自然风光,寓哲理于形象之中,而这首诗则是直接言理。这首诗讲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有琴不行;单靠指头自然也弹不成,关键通过手与琴的结合,才能发出悦耳美妙之声。 诗中用了两个假设、两个提问。假设有道理,提问更有道理,问而不答,耐人寻味。诗中阐释了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即产生美的主客观关系,也使我们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很好的客观条件,或者只有很好的主观条件都不行,而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习上亦是如此,清代学者彭端叔在《为学》一文中讲到:“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自败者也;昏为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自立者也。”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盖世之才,亦必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成功。 【思考题】: 诗中用了两个假设,两个提问,有什么艺术效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