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澳门议事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澳门议事亭 澳门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坐落于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现为新马路),隔街的市政广场又称议事亭前地。1784年建,为明朝嘉靖年间建筑的一个四面通风的亭子。明朝官员与葡萄牙人常在此处商谈贸易和居留问题,后称之为议事亭。1783年,澳门议事局成立后,向中国有关方面购买了议事亭地段及后方的华人住宅。葡萄牙人用8万两白银于1784年改建此亭,建成市政厅,并派一名代权官到澳门执行该国的政令。自此,该亭成为代权官、教会代表、葡民代表及陆军长官商讨澳门具体民政措施的会址。从《澳门记略》所收的议事亭图看,几近方形的院内筑有大三开间的硬山顶居屋,连正门建有歇山顶八柱方亭,围以花栏。院外左侧有一耳院,内有厢房数间,应为驻节官吏的住所。清朝官吏曾在该亭内入门处竖有4块石碑,用中葡两国文字详细记载着清帝敕谕特许葡萄牙人居留澳门的历史。1849年,澳门总督亚马留宣布澳门为自由港,下令拆去石碑。此后,该亭虽经几次重修,但面貌与原来没有大的改变,三角开屋顶,厚厚的泥墙和伊奥匿式的门闩,都表现出西方古老建筑的风格。1940年,对该厅维修,保留了当年按葡萄牙国王约翰五世时代的建筑风格。议事亭前地是澳门繁华地段的中心,今称“市政厅广场”,原与市政厅连为一体。1918年修新马路大街时隔开。该地四周商肆鳞次栉比。广场功能几番变迁,先以石块铺就的“鱼鳞地”,后又改成外方内圆的花草园。1940年立了一座19世纪强攻清王朝炮台的葡萄牙军人味士基打的铜像。1966年12月被澳门居民拉倒。几番变动后,1993年在广场中心建成彩灯喷泉,广场仍用彩石织成经纬,四周设置坐椅。常有一些音乐会、儿童游乐活动在广场举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