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氯胺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氯胺酮 氯胺酮又名凯他敏或凯他那,为一种新型的全身麻醉药、临床上称之为“分离麻醉药”。 【理化性质】 氯胺酮为白色结晶体,溶于水,呈无色透明液体,10%水溶液的酸碱值为3.5~5.5。 【作用特点】 (一)氯胺酮的诱导极为迅速,无兴奋期,注射后几乎立即产生深度镇痛,但并不同时伴有深度知觉丧失,也即使病人处于一种与周围环境失去联系的“睁眼无痛”状态。这种特殊的麻醉状态临床上称之为“分离麻醉”。 (二)静注后可使血压升高26%,脉搏增快38%,心排血量增加74%,中心静脉压上升66%。一般于注药后5分钟达高峰,15分钟后恢复原来水平。但重复注射时,这种变化减轻。 (三)氯胺酮有降低末梢血管阻力的作用,在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加的情况下,可明显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为此,对休克病人非常有利。 (四)对呼吸的影响轻微,偶而有一过性短暂(1~3分钟)的呼吸抑制,表现呼吸减慢、表浅、潮气量明显减少。一般都无需特殊处理而自动恢复。 (五)咽喉反射不消失,舌后坠现象也少见,故易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刺激喉头仍可激起喉痉挛。 (六)唾液分泌增加,尤以小儿为明显,因此麻醉前必须使用足量阿托品。 (七)注药后5分钟眼压开始升高,15分钟达高峰,30分钟恢复正常。在眼压升高的同时,常出现眼球震颤现象。 (八)氯胺酮无肌松作用,相反引起横纹肌张力增加。也无对抗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 (九)可引起脑脊液压力升高,对颅内压原已增高的病人,偶尔可诱发角弓反张现象。 (十)对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无不良影响。它在肝内分解破坏后随尿排出,仅有极小部分未经分解,直接由尿排出。 (十一)苏醒期有时可出现梦幻、谵妄、躁动等精神症状,以成人多见于儿童。 【麻醉征象】 (一)静注30秒后,首先全身麻木感,但触觉无变化,然后出现倦怠和表情淡漠,继而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进入浅睡状态,此时角膜反射和睫毛反射仍存在,并有明显的眼球震颤,但对任何疼痛刺激已无任何反应,即镇痛作用已十分完全。 (二)麻醉中部分病人表现眼睁开呈凝视状,偶尔还有梦语。虽然麻醉表现很浅,但手术仍可照旧进行。所以,传统的判断麻醉深浅的知识已不适用于氯胺酮分离麻醉。 (三)肌张力呈亢进现象,个别病人可出现牙关紧闭和肢体无目的的动作。应用于腹腔手术时,腹壁肌肉松弛很差,内脏牵拉反应重。 (四)苏醒期大多安静,一次用药后多于30~60分钟后完全苏醒。约有10~15%成年病人可于苏醒过程中出现精神兴奋症状,一般持续5~15分钟后迅速清醒。老年人可有复视,个别有短暂失明,持续15~30分钟后自行恢复。 【适应症】 详见第九章第六节。 【禁忌症】 详见第九章第六节。 【用法和用量】 详见第九章第六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