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气管和支气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气管和支气管


(一)气管及主支气管的形态结构

气管(trachea)由14~16个半环状气管软骨(tracheal cartilages)和连于其间的环韧带(annular ligaments)所构成。气管软骨的缺口对向后方,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的膜壁(membranous wall)所封闭。由于气管软骨构成气管的支架,从而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膜壁平滑肌的舒缩可改变气管口径,以调节空气的出入量,并且有利于后方食管的扩张。临床上抢救急性喉阻塞患者,通常选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沿正中线做气管切开,但必须牢记气管与食管的紧邻关系及气管两侧的血管和神经。气管在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分为左主支气管(left principal bronchus)和右主支气管(right principal bronchus),分叉处称为气管叉(bifurcation of trachea),其内面有“三角形”的隆凸,称气管隆凸(carina tracheae),通常偏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确认左右支气管口的重要标志(图7-13)。左、右支气管形态学的特点是:左侧细、长(外径0.9~1.4cm,平均长4.5~5.2cm,与气管中线的延长线形成35°~36°的角)和行走近于水平,约在第6胸椎高度进入左肺;右支气管粗、短(外径1.2~1.5cm,平均长1.9~2.6cm,与气管中线的延长线形成22°~25°的角),行走较为垂直,约在第5胸椎体高度进入右肺(图7-14)。故气管异物多坠入右支气管内。

图7-13 气管隆凸及左、右支气管

图7-14 气管及支气管

在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性组织,黏膜膜柔弱纤细且富有血管,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显较干燥,故纤毛运动相对差,不但易受感染,且易引起狭窄而致呼吸困难。

(二)气管和支气管的组织结构

气管和支气管的管壁均由黏膜(mucosa)、黏膜下层(submucosa)和外膜(tunica adventitia)组成(图7-15)。

图7-15 气管壁(100×)

1.黏膜(mucosa) 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主要由纤毛细胞(ciliated cells)、杯状细胞(goblet cells)、基细胞(basal cells)、刷细胞(brush cell)及内分泌细胞(secretor cell)组成(图7-16)。纤毛细胞呈柱状,表面有纤毛(cilium),纤毛有规律向咽侧摆动,将管壁表面的黏液及附于其上的尘粒、细菌等异物由呼吸道推向咽部咳出,故纤毛细胞有净化呼吸道的作用;杯状细胞含大量黏原颗粒(mucinogen granules),与管壁内腺体的分泌物共同组成黏液层,黏附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质,慢性支气管炎时,杯状细胞可增多,黏液分泌亢进,腺体也肥大增生,过多的黏痰潴留于管壁;基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细胞,是上皮各种细胞更新的来源。

图7-16 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示意图

固有层为富含弹性纤维的疏松结缔组织,有较多浆细胞(plasma cell)和淋巴细胞(lymphocyte)等。浆细胞可合成IgA,与上皮细胞产生的分泌片(secretorycomponent)结合形成分泌性IgA(SIgA),排出至上皮表面,可破坏外来抗原,抑制细菌繁殖和减弱病毒的感染能力;SIgA与溶菌酶协同作用,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2.黏膜下层(submucosa) 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与固有层无明显分界,含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较多混合腺,以黏液性腺为主,其导管开口于气管中,腺体与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吸附吸入气管的尘埃颗粒,形成重要的屏障。

3.外膜(tunica adventitia) 由“C”字形透明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使管壁保持通畅。缺口处有平滑肌和弹性组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