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棉红铃虫测报调查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棉红铃虫测报调查方法 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属鳞翅目,麦蛾科。我国除新疆棉区以外,其他各棉区都有分布。以幼虫为害棉花蕾、花、铃、棉籽,引起落花、落蕾、落铃或烂铃、僵瓣。 1 主要影响因子 1.1 寄主植物 有8科77种,以棉花和羊角绿豆为主。我国在秋葵、红麻、蜀葵和木槿上均有发现。 1.2 温湿度 棉红铃虫发育的最适宜温度26~32℃,相对湿度在80%以上。-15℃是存活的低温界限。凡冬季任何一个月平均气温在-4.8℃以下的地区,在自然情况下,棉红铃虫不能存活过冬。 1.3 棉花的长势和食料 一代幼虫食害花蕾,往往1个蕾内只有1头幼虫存活。在自然条件下,取食蕾的幼虫成活率为10%~20%。二代幼虫蛀食青铃,每铃一般可存活3~4头幼虫。棉花长势好,现蕾早,一代为害重。迟发棉田,棉株后期长势旺,秋桃多,三代为害重。 1.4 气候 6~7月份降雨量偏多,偏低气温,棉花生长迟缓,现蕾开花期推迟,不利一代红铃虫发生为害。二代红铃虫产卵期,遇适量的降雨,产卵就多,为害加重。三代产卵期,如果阴天多,田间湿度大,产卵也多。但秋后气温下降到22℃以下,产卵量显着减少。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和死亡观察 2.1.1 越冬幼虫采集 在上年棉花采收盛期,分3次从新收籽棉上按3∶4∶3的比例采集老熟幼虫共500~1000头,每试管装一头幼虫,并用洁净的棉絮塞紧,放在与棉仓条件相近的室内备查。 2.1.2 检查化蛹和羽化进度 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进行检查,每2天检查1次,直至化蛹、羽化结束。结果记入表5-26。 化蛹率(或羽化率)=累计活蛹数(或羽化虫数)/检查当天的总活虫数×100%……(1) 越冬死亡率=(总虫数-总化蛹羽化虫数)/总虫数×100%……(2) 越冬调查结果记入表5-26。 表5-26 越冬幼虫化蛹、羽化进度调查表 2.2 卵量调查 2.2.1 调查日期 从棉花现蕾开始调查,到9月底结束。 2.2.2 调查田块 根据对红铃虫产卵的适合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二、三类棉田各1块,另设面积为300m2左右的不施药的一类棉田作为观测圃。 2.2.3 调查方法 每块田采用定点定株调查,5点取样,每5天调查1次。 2.2.3.1 一代卵量调查 每块田查50株,查清全株各部位的卵粒,查后将卵抹掉,计算有卵株率和百株卵量。 2.2.3.2 二、三代卵量调查 每块田查25株。二代查中、下部,三代查中、上部,及中、下部外围青铃上的卵粒(包括苞叶、萼片内侧等)。查时注意保持萼片的完整,查后将卵抹掉。同时,调查青铃总数(不包括吐絮和烂铃),计算有卵株率和百株卵量。每3~4天更换1次调查地点。新的调查点在开始调查前要先把以前的卵都抹掉。 2.2.4 大田卵量普查 在各世代卵始盛期和高峰期各调查1次。每块田随机取样,调查10株,统计百株卵量和百铃卵量,并和系统调查田比较,验证发生程度。每次普查田块应在10块以上。调查结果记入表5-27。 表5-27 红铃虫棉田卵量调查表 2.3 虫害花、羽化孔和单铃活虫数调查 在系统查卵的棉田内进行。 2.3.1 虫害花调查 每种类型田各定67m2,从棉花始花期开始,直至虫害花结束时为止。记载棉花株数,每天上午调查当日总开花数和虫害花数。以一、二代累计虫害花数、开花总数,计算一、二代花害率。结果记入表5-28。 表5-28 红铃虫虫害花调查表 单位:朵 2.3.2 羽化孔调查 从出现青铃开始调查。每种类型田固定7m2,每2天调查1次。每次将查到的羽化孔做好标记。结果记入表5-29。 表5-29 红铃虫羽化孔调查表 单位:个 2.3.3 单铃活虫数调查 从棉田出现裂口铃开始至棉花吐絮结束为止。二、三代每种类型田各固定7m2,3天采收1次裂口铃。记载铃数、活虫数、枯铃数、枯铃含虫量,统计单铃活虫数(包括单铃累计羽化孔数)。按调查总铃数、总虫量、籽棉重量,计算单铃活虫数、0.5kg籽棉含虫量和平均公顷总虫量等。结果记入表5-30、5-31、5-32。平均单铃活虫数按下式计算: 平均单铃活虫数=(总幼虫数+总羽化孔数)/全代累计铃数……(3) 表5-30 红铃虫棉田单铃活虫数统计表 表5-31 籽棉内红铃虫幼虫数量调查表 表5-32 籽棉及枯铃内红铃虫越冬幼虫数量统计表 2.4 成虫诱集 采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标准诱芯进行诱集。 2.4.1 诱集时间 长江上游棉区从5月上旬开始至9月下旬止,长江中、下游棉区5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上旬止。 2.4.2 性诱盆的设置 选连片棉田,设性诱盆3只,盆距30m,呈三角形排列。盆径为20cm,盆中保持2/3的水层,水中加入0.2%的洗衣粉,盆略高出棉株,盆面要用瓦片遮盖,防止阳光直射。30天更换1次诱芯。每天早晨捞蛾,无蛾或缺测均应记载。结果记入表5-33。 表5-33 红铃虫性诱剂田间诱蛾记载表 2.5 棉花生育状况调查 2.5.1 调查时间 每月于5日、15日、25日各调查1次。从现蕾开始至吐絮结束。 2.5.2 调查内容 在三种类型田和观测圃中,各固定10株,调查果枝数、现蕾数、开花数、幼铃数、大铃数、吐絮铃数、脱落数等。结果记入表5-34。 表5-34 棉花生育状况调查表 3 历年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 3.1 发生期 3.1.1 卵的世代划分 3.1.1.1 用一类棉田的卵的消长曲线表示全年卵消长趋势。 3.1.1.2 各世代卵始、末期的划分 (1)有明显始、末期出现时以实际始、末期划分; (2)两代间有低谷出现以低谷划分(有较长低谷时,以中心点划分); (3)两代发生重叠时,参考历年发生情况,入为划分一个分界线; (4)将以(1)、(2)、(3)划分的每年每个世代的始、末期统计出来,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 把平均值分别和历年发生情况相对照,将历史符合率最高的平均值固定下来,对其他各代的始、末期适当加以调整,做到历史符合率高,又能兼顾上、下两代,就是所得出的各代卵始、末期划分标准(1)*。 3.1.2 虫害花和铃内幼虫的划分 3.1.2.1 虫害花的划分 以一代卵末期加上卵期和虫害花内的幼虫平均历期,即为一代虫害花的终止期。一代虫害花的终止期过后,为二代虫害花的始期。 3.1.2.2 铃内幼虫的划分 以二代卵末期加上卵期和铃内幼虫的平均历期,即为二代幼虫的终止期。二代幼虫的终止期过后为三代幼虫的始期。也可在二代卵末期记载全株铃数,作为划分二、三代铃内幼虫的依据。 3.1.3 成虫发生世代的划分 以一、二代卵终止期减去成虫产卵前期(一般为4天),即为越冬代、一代成虫的终止期。越冬代、一代成虫的终止期过后,为一、二代成虫始期。 3.1.4 各代卵、成虫、虫害花、羽化孔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 均以各代始期至末期累计总量的16%、50%、84%出现的日期来统计。 实际应用时的误差校正可任意选以下其中一种方法: (1)机值代换法; (2)逻辑斯蒂曲线方程; (3)用下式计算: an=a1+(n-1)d………………………………(4) 式中: a1——上一次调查的累计量; an——下一次调查的累计量; n——从上一次到下一次调查的天数; d——平均每天的差值。 3.2 发生程度 3.2.1 发生量的表示 以百株累计卵量、每67m2虫害花数和羽化孔数,平均单盆诱蛾量来表示。 3.2.2 发生程度的分级 一律分为5级。 ◆1级:受害允许密度以下的卵量和虫量; ◆2级:介于1级和3级之间的卵量和虫量; ◆3级:多年发生的卵量和虫量的平均值; ◆4级:介于3级和5级之间的卵量和虫量; ◆5级:该地区历史上一些最高年份的卵量和虫量。 其他方面的级别划分是在对卵量和虫量的5级划分基础上进行的。 3.2.3 划分发生程度 (1)平均百株累计卵量; (2)平均单铃活虫数; (3)应该用农药防治的棉田占总棉田面积的百分比; (4)应治棉田平均需用药防治次数。 (1)、(2)两项主要用以进行年度之间的比较,(3)、(4)两项主要用以预报每年的防治趋势; 平均单铃活虫数=平均百株累计卵量×卵至幼虫成活率/二、三代期百株总铃数; d项用一种当家农药做估测。 3.3 为害损失 3.3.1 计算皮棉产值损失率 即若不防治时,所造成的皮棉产值损失率。 二代 Y=17.6874X0.8235±1.699…………………..(5) 式中: X——二代单龄活虫数(头); Y——二代皮棉产值损失率(%)。 三代 Y=13.955X0.354468±2.186…………………………(6) 式中: X——三代单龄活虫数(头); Y——三代皮棉产值损失率(%)。 其中,计算二、三代单铃活虫数 (1)平均单铃活虫数=平均百株累计卵量×卵至幼虫成活率/二、 三代期百株总铃数………………………………(7) 33.2 皮棉产量损失率(即若不防治时,所造成的皮棉产量损失率) 用本地实验建立的产量损失计算模型,本地未建立产量损失计算模型,可参照发生情况相似地区的产量损失计算模型进行。 3.3.3 统计防治后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即实际造成的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将大田调查获得的平均单铃活虫数代入皮棉产量、产值损失模型求得。 3.3.4 统计防治挽回皮棉产值、产量损失率 防治挽回皮棉产值(产量)损失率=不防治皮棉产值(产量)损失率-防治后皮棉产值(产量)损失率……(9) 3.4 红铃虫的年发生程度 Lz=∑L2Q2L3Q3 式中: Lz——全年皮棉产值损失率(%); L2——二代皮棉产值损失率(%); L3——三代皮棉产值损失率(%); Q2——二代为害期产值占全年总产值比值; Q3——三代为害期产值占全年总产值比值。 3.5 红铃虫调查资料表册 全国制订统一的调查资料表册,各项调查内容在调查结束时,须认真统计和填写。增加预报区内红铃虫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表,以便全面分析红铃虫的发生影响因素。发生程度、为害损失情况,按历年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方法统计和填写。 3.6 红铃虫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 全国制订统一的统计(汇总)表册。可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把有关项目按测报资料统计(汇总)方法,整理成预测预报需要的数据,从而为建立测报资料数据库奠定基础。 4 预测预报方法 4.1 预报第二年棉红铃虫发生趋势 通过预测,可以对第二年棉红铃虫的发生防治情况做好准备。方法是根据近几年测报调查资料和气象预报,应用对比法进行预报。 4.2 预报第二代棉红铃虫发生期和发生程度 4.2.1 预报第二代棉红铃虫卵高峰期 应用一代卵高峰与虫害花高峰期分别和二代卵高峰期的期距等方法,可以预测出二代卵高峰期。 4.2.2 预报第二代棉红铃虫发生程度 根据所调查的每67m2棉田虫害花数量、虫害花率,结合第二代红铃虫发生期气象预报情况,应用多种预报方法(方法举例详见棉铃虫)做出预报。 4.3 预报第三代棉红铃虫发生期和发生程度 由于第三代棉红铃虫的虫源在一些棉区比较复杂,一部分来自青铃,一部分来自虫害花,年度之间分布比例有变化。因此,各地区选取预测因子,有所不同。 4.3.1 预报第三代棉红铃虫卵高峰期 对全部虫源来自青铃的地区,可以分别根据二代卵高峰、青铃羽化孔高峰和三代卵高峰的期距,做出预测。也可以应用其他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对来自青铃和虫害花的地区,可以根据两者各自和三代卵高峰的期距,做出预测。也可以应用其他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4.3.2 预报第三代棉红铃虫发生程度 根据所调查的每67m2棉田虫害花数量、虫害花率、青铃羽化孔数量,晚发迟熟棉田的面积比率,结合第三代红铃虫发生期气象预报情况,应用多种预报方法做出预报。 5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5.1 江苏省 5.2 浙江省 5.3 上海市 5.4 湖北省 5.5 江西省 5.6 湖南省 5.7 四川省 5.8 安徽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