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棉尖象测报调查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棉尖象测报调查方法 棉尖象(Phytosca phus gossypii Chao),又称棉象鼻虫、棉小灰象,属鞘翅目,象甲科。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茄子、豆类、玉米、甘薯、谷类、小麦、水稻、花生及杨树等80余种植物。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及东北等地。棉尖象是棉花蕾铃期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以成虫啃食棉叶、嫩尖及幼蕾,造成棉苗断头、幼蕾脱落,对棉花生产影响很大。 1 主要影响因子 1.1 温湿度 棉尖象发生轻重与成虫期(黄河流域为6、7月份;长江流域为5月中旬至6月份)的温、湿度条件关系密切。发生盛期的平均气温25~27℃,相对湿度70%~80%。温度高、湿度大,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提前。 1.2 棉田生态环境 一般砂壤土地发生为害重于黏土地;长势好的棉田重于一般棉田;前茬为玉米、大豆的棉田发生为害重于其他茬口的棉田。 1.3 成虫发生特点 成虫喜欢在发育早、现蕾多的棉田为害。具避光、伪死和群迁习性。喜欢群聚于草堆和杨树枝把里面。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2.1 系统调查 从6月初开始,选择水肥条件好的棉田2块,前茬作物最好为玉米,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667m2,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10株,每7天调查1次。记载有虫株数和虫口数量,计算虫株率和百株虫量。结果填入表5-52。 表5-52 棉尖象系统调查记载表 2.2 大田普查 根据定点调查结果,在棉尖象盛发期普查1次。选择有代表性棉田10~15块。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记载被害株数和虫口数量,求出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结果记入表5-53。 表5-53 棉尖象大田普查记载表 3 预测预报方法 3.1 发生期预测 据各地经验,棉尖象发生期早晚与5、6月份气温高低及降雨有密切关系。5月份气温偏高,6月份降雨时间偏早,则发生期偏早;反之,则偏晚。通过对历年发生期与5、6月平均气温、6月份降雨时间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选出真正相关程度高的预测因子,可以用来进行发生期预测。 3.2 发生量预测 直线回归预测法 山东省菏泽地区,预测棉尖象发生程度(Y,级值),选取预测因子(X,6~7月份平均相对湿度),组建预测回归式 Y=0.2387-15.7014X (n=14,r=0.7068)…………(1) 4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河南和山东主要以棉花象鼻虫盛发期平均百株虫量来划分,共分为5级。 5 防治指标 建议大部分棉区以百株虫量30~50头为防治指标;河南省提出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0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