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核燃料工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核燃料工业 天然铀矿中能够产生裂变反应的U235仅占0.7%,不能做为核燃料使用,必须经过各种加工过程将其浓缩到2%~4%U235的产品供反应堆使用,经反应堆运行后,乏燃料中的未燃耗的U235和新生产的Pu239需经再处理工艺循环将其回收。铀矿开采-水冶-浓缩-反应堆-化学再处理等构成了核燃料工业的完整系统,在整个核燃料循环过程中,大量使用不锈钢和耐蚀合金材料,如果没有相适应的不锈钢材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核燃料工业。 (1)铀的水冶 铀矿经过碱或酸洗→溶剂浸出→溶剂萃取→脱硝工序,最终形成U3O8。在上述工艺过程中的不锈钢材料使用情况见表2-9。由于用碱浸出,腐蚀性较弱,使用普通钢即可,但液-气介面处使用0Cr17Ni14Mo2制作挡板,可防止硫化物飞溅而产生点蚀。在使用硝酸浸出时,使用抗晶间腐蚀的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当用硫酸浸出时,需使用含钼或钼铜复合的Cr-Ni奥氏体不锈钢,在存在磨蚀的条件应使用沉淀强化的奥氏体不锈钢。 表2-9 铀水冶厂的不锈钢使用状况 (2)铀的精制 将水冶厂生产的U3O8转换成UF4,再将UF4转换成UF6,在实际生产中存在湿法和干法两种工艺。 干法生产UF4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在整个工艺过程中,设备材料将遭到硝酸、硝酸蒸汽、UO2(NO3)2的腐蚀,所使用的材料视工序环节有所不同,见表2-10。 表2-10 铀精制工艺装备使用的材料 (3)铀的浓缩 气体扩散法分离U235,压缩机的隔离套使用0Cr35Ni65Al。离心分离高速施转筒使用马氏体时效钢。 (4)核燃料再处理 将反应堆用过的乏燃料或将生产堆照辐的核燃料经化学处理分离U和Pu,并将危险的核分裂生成物分离的化学加工过程称核燃料再处理,亦称后处理。 核燃料再处理,当前成熟的工艺是水法,其回收过程由燃料元件脱壳、燃料溶解和燃料的分离和回收三部分组成。最后一部分的材料问题可参见铀的精制部分。在前两部分,其工艺介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核燃料后处理工厂的装置和管线、泵、阀门几乎是由不锈钢和耐蚀合金堆砌而成。因工艺介质条件不同所选用的材料也存在差异,见表2-11。 表2-11 核燃料再处理脱壳工艺中的耐蚀材料 燃料芯的溶解 通常采用与脱壳相同或相似的溶液进行溶解。在溶解金属铀、氧化铀和铀-铝燃料时,广泛使用硝酸,溶解器材料一般使用0Cr23Ni13Nb,00Cr19Ni10和Carpenter20合金。 高放废液处理装置 高放废液是核燃料再处理循环中各种废气、高放射性废液的混合介质,其腐蚀性非常强烈,常常含有HNO3、硫酸根、铁离子的成分,处理这种废液应严防设备泄漏,以免污染环境,装置的材料为00Cr18Ni9和00Cr25Ni20Nb,后者耐蚀性最佳,正在运行的后处理厂均以它为反应器(蒸发浓缩)的结构材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