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标准件、外购件的标准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标准件、外购件的标准化 标准件、外购件的标准化是将标准件、外购件分类管理,推动与控制选用,订货管理和评价等各个环节相关联,形成封闭环的一种标准化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达到产品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合理采用标准件、外购件,缩短设计、制造周期和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而且还可以在保持最低库存成本条件下,保证标准件、外购件的供给。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型号、品种、规格较为齐全,内容协调配套的各类标准件的标准体系,并有很多专业化生产厂。大中型企业在标准化部门都设有零部件标准化专业机构,配有专职人员负责标准件、外购件的标准化工作。近几年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已为标准件、外购件系统管理方法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标准件、外购件的标准化系统管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1)分类管理方法 对本企业产品所选用的标准件、外购件的品种、规格、数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分类,并对其实施代码管理。 ①类别划分。一般可将标准件、外购件分成“优选”、“选用”、“特殊”和“控制”四类,其分类代号分别为“Y”、“X”、“T”和“K”。 优选——即选用量大,使用部位多的标准件、外购件; 选用——即选用量大,但使用面不广的标准件、外购件; 特殊——经过分析研究或评审后,认为必须采用而用量不大的标准件、外购件; 控制——企业内尽可能以不采用或少采用的标准件、外购件。 ②编码管理。所谓编码就是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管理对象编成数码进行管理,一般有“利用原编号法”和“本企业自行编号法”。前者是在标准件、外购件原编号的基础上,再用数字分别代表其类别、尺寸规格、材料、表面处理等构成整体代码;后者对本企业使用的各类标准件、外购件实行统一分类编码,不再保留原编号的一种编码方法。 (2)推动与控制选用方法 ①编制选用清单和图册。在新产品研制初期,零部件标准化专业人员就要编制包括标准件、外购件在内的零部件选用清单和图册,并将其发至设计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 ②授权。企业应制定有关制度,明确规定标准化人员推动与控制标准件、外购件选用的权限;规定合理地、最大限度地选用标准件、外购件是设计人员的职责,并将其列为评价设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③宣传教育。采用各种方式宣传选用标准件、外购件的优越性,在企业内形成争相用标准件、外购件良好的风尚。 ④设置专人管理。在企业技术部门,一般是在企业标准化部门内,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标准件、外购件的使用和系统管理工作。以确保订货方便、质量可靠、供货及时。同时,对非标准件、非外购件规定限制使用。 ⑤制定奖惩制度。对最大限度地合理采用标准件、外购件的部门和个人,以及推动该项工作成绩显着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奖励;对该采用标准件、外购件的地方,使用了非标准件、非外购件的责任人员和部门,应给予惩罚。 (3)订货管理方法 ①定数管理。定数管理是指标准件、外购件应有适当库存量的管理。其原则应是以最少费用准备好适当的数量。定数管理在确定以下要点之后便可实施:一是最大点,就是最大库存量;二是最小点,当库存量达到这一点时,对已订货的要督促交货,以便充实库存量;三是订货点,当库存量达到这一点时,就要进行订货。 ②制定进厂验收规范。当订购的标准件、外购件进厂时,应按验收规范规定进行验收,以保证产品质量。验收规范一般应包括用途、规格、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等。 ③建立出入库管理制度。应建立标准件、外购件库存文档,进行出入库管理,当库存量达到最大点、最小点和订货点时,均应及时传递信息。 (4)评价和改进方法。根据标准件、外购件使用和演变情况,应对标准件、外购件系统管理方法进行评价和改进,构成动态循环管理方法。 ①使用情况统计。主要统计实际使用总量和适用产品种类,前者指每一种标准件、外购件在统计时间内(一般为六个月)的实际使用的总数量;后者指在哪几种产品上使用。进行这种统计的目的是为以后重新修订计划和分类提供依据。 ②对新的标准件、外购件能否采用,应建立事先评价制度。 ③对新选用的标准件、外购件应编定代码。 ④适时修订零部件选用清单和图册,增加新的标准件、外购件,淘汰旧的已经被代替的标准件、外购件。 本节仅介绍了企业几种专业标准化工作内容和方法,有关零部件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请参阅其他章节的有关内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