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患流感时如何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患流感时如何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治 应用中医药治疗流感,可以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中中医药治疗部分,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施治。 (1)毒邪犯肺 主症: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少痰,苔白,脉浮滑数。 病机:毒邪袭于肺卫,致肺卫蕴邪,肺失宣降。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柴胡10g 黄芩12g 炙麻黄6g 炒杏仁10g 银花10g 连翘15g 牛蒡子15g 羌活10g 茅芦根各15g 生甘草6g 加减:咳嗽甚者加炙枇杷叶、浙贝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恶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滑。 病机:毒邪犯及肺胃,湿浊内蕴,胃肠失于和降。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和胃。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葛根20g 黄芩10g 黄连6g 鱼腥草30g 苍术10g 藿香10g 姜半夏10g 厚朴6g 连翘15g 白芷10g 白茅根20g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蝉蜕。 (3)毒邪壅肺 主症:高热,咳嗽少痰,胸闷憋气,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数。 病机:重症毒邪壅肺,肺失宣降,故高热,咳嗽;痰淤闭肺,故口唇紫暗,气短喘促。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化淤。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炙麻黄9g 生石膏先下30g 炒杏仁10g 黄芩1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葶苈子15g 桑白皮15g 蒲公英15g 草河车10g 赤芍10g 丹皮10g 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也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口唇紫绀者加黄芪、三七、当归尾;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 (4)内闭外脱 主症:高热或低热,咳嗽,憋气喘促,手足不温或肢冷,冷汗,唇甲紫绀,脉沉细或脉微欲绝。 病机:邪毒内陷,气脱,阳脱,阴竭。 治法:扶正固脱。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生晒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炮附子先下10g干姜10g 山萸肉30g 炙甘草6g 加减:汗出甚多者加煅龙牡;痰多,喉中痰鸣,苔腻者,加金荞麦、苏合香丸、猴枣散。 注射剂可选用醒脑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