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常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常山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虎耳草科落叶小灌木黄常山的根;又名黄常山、鸡骨常山;主要含有常山碱、常山次碱。4-喹唑酮等成分;苦、辛、微寒,有小毒,入肺、心、肝经;属寒凉类药。 〔功效主治〕 杀虫截疟,涌吐痰水。适用于痰湿疟疾、胸中痰饮及邪入膜原之寒热往来等病证。 〔本草撷英〕 本经:气味苦寒,有毒。主治伤寒寒热,热发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甄权:治诸疟。吐痰涎,治项下瘿瘤。 备要:辛苦而寒,有毒。能行吐行水,祛老痰积饮,专治诸疟。然悍暴能损真气,弱者慎用。 〔名医心得〕 李学舜:小儿发热 一般来说,外感初期发热不宜使用常山。当发热日久,缠绵不已,中西药乏效,并见似疟非疟等症状时,无论低烧高烧,投以酒制常山多可奏效。常山经用酒制,用量可大,退热之力方强。一至五岁小儿用量多在20~30克之间,未见呕吐及其他副作用。[1] 王药雨:足癣 民间常用本品煎汤外洗足趾湿痒症有效。 〔药理与应用〕 1.抗疟作用:其根对鸡疟有显着疗效,叶抗疟效价为根的5倍;常山全碱的抗疟效价为奎宁的26倍。临床可用于各种疟疾。 2.抗阿米巴作用:常山碱对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临床偶用于阿米巴痢疾。 3.其他作用:尚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抑制流感病毒及抗癌等作用。临床尝用于流感的治疗。 此外,常山碱能刺激胃肠道的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呕吐,还能抑制循环中枢引起循环衰竭而死亡,并可致肝、肾的病理损害等,对此应予高度重视。 〔剂量用法〕 4.5~9克,煎服;外用适量。肝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儿童不宜应用。 〔按语〕 常山苦寒,有毒,功专截疟,他症鲜用。李氏将大剂酒制常山(20~30克)用于小儿外感发烧,胆识过人,值得借鉴。至于如何运用,关键在于把握病机:邪正斗争,相持不下,病在膜原,枢机不利;而似疟非疟等症不必俱在,“但见一症便是”,即可大胆运用常山。另外,若证属柴胡而投予柴胡剂不瘥者,伍入常山则多获效验。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河南科技出版社,1985;4:791、792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