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家鼠测报调查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家鼠测报调查方法 小家鼠(Mus musculus),别名鼷鼠、小鼠、小耗子、米鼠仔。属于啮齿目,鼠科。 1 生物学特性和为害 1.1 分布 世界性分布的一种家栖鼠。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均有发现。 1.2 形态特征 体型小。体长60~90mm。尾长等于或短于体长,后足长小于17mm。耳短,前折达不到眼部。和其他体型差不多大的鼠种(如黑线姬鼠、小林姬鼠)主要区别是小家鼠上颌门齿内侧,从侧面看有一明显的缺刻。成年鼠一般体长70mm左右,体重15~20g。 1.3 生活习性 家野两栖鼠类。在居民区,喜栖居于仓库、住室、厨房等处,以及居民点附近的谷草堆和柴草堆下,在室内容易进入抽屉、衣柜和食柜中。因体型小,常随藏匿于家居、衣物中而进入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在野外,小家鼠喜居于杂草中和种子植物生长茂密之处,在旱田上、水田埂下、禾草堆下、休耕地里,均可发现。草原上的小家鼠利用其他鼠类废弃的洞系为巢。以夜间活动为主。密度高时,白天也活动,甚至不怕人。有季节性迁移现象。由于其体型小,各种交通工具上均可栖息,并随之迁移传播。 1.4 食性 食性杂。主要以粮食为主。有时吃少量草籽及昆虫。食量小,对食物水分要求不严格。 1.5 繁殖和寿命 繁殖力较强,一年四季均能繁殖。春、秋两季繁殖率较高。孕期18~20天,产后马上又能交配受孕。全年可繁殖6~8胎。平均胎仔数4~8只,最多的可达10只以上。自然寿命一般不超过1.5年。 1.6 危害 小家鼠为害所有农作物,盗食粮食。主要为害期为作物收获季节。为害时一般不咬断植株,只盗食谷穗,受害株很少倒伏。 2 主要影响因子 温度、降水、食物、天敌和防治是影响小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3 调查项目与方法 3.1 密度调查 用夹夜法调查。计算总捕获率和小家鼠捕获率。将结果记载于表9-1。 3.2 繁殖情况调查 对捕获的小家鼠,检查鼠龄、雌鼠繁殖百分率、胎仔数,雄鼠生殖情况,结果记载于表9-2。 3.3 危害情况调查 在捕鼠样方内,对主要受害作物进行被害率、产量影响调查,结果填入表9-3。 4 预测预报方法 据郭聪等(1994)报道,华中地区7~8月为怀孕高峰期,12月的怀孕率也较高,新疆房舍区雌鼠怀孕率高峰在5~7月,开春有一个小高峰(陈安国等,1975),福建莆田地区房舍区雌鼠怀孕率高峰在冬、春季,秋季怀孕率较低(洪朝长,1992)。 当监测情况显示,小家鼠密度较大,且雌鼠怀孕率高,未来20~30天,种群数量达到高峰,发生量大。 5 附录 年龄分组指标: 体重法 注:潘世昌等,1999-2001。 胴体重法 注:侯希贤等,1999,鄂尔多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