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儿遗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儿遗尿 一般指5岁以后,在睡梦中不自觉地将小便排于床上,醒而方觉,亦称尿床,或夜尿,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是控制排尿的中枢发育未完善之故。 【发病因素】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三焦气化功能失运,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不能约束而致遗尿。 【辨证分型】 (1)下元虚寒 睡中经常遗尿,多则一夜数次,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腿痰软,智力较差,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脾肺气虚 睡后遗尿,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苍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常自汗出。舌质偏淡,脉细缓。 (3)肝经湿热 睡中遗尿,尿量不多,但尿味腥臊,尿色较黄,平时性情急躁,或夜间梦语齘齿,唇红而干。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疗】 治则:下元虚寒者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脾肺气虚者培元益气,固涩小便;肝经湿热者泻肝清热。 1.体针 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百会、四神聪、肾俞。方法:捻转补法,可不留针,或留针10分钟,每日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 2.耳针 取穴:肾、膀胱、内生殖器、外生殖器、缘中、皮质下。方法:每次选4穴,针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或于上述耳穴贴王不留行籽,隔日1次,每日需自行按压或嘱家长代行按压6次。 3.头针 取穴:顶中线、额旁3线。方法:沿皮刺进针后,用提插法或指捻法,运针3分钟,留针3小时,每日1次。 【现代临床举例】 (1)黄氏用针刺治疗小儿遗尿68例。头针组36例,手针组32例,头针组取足运感区,手针组取夜尿点。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4%,手针组为72%。(黄巍,上海针灸杂志,1992;(1):23) (2)缪氏等以揿针治疗小儿遗尿56例,在三阴交处埋入揿针,临睡前按压,取得疗效。(缪希寿等,福建中医药,1998;(1):18) 【古代文献选录】 《千金要方》卷五下:“遗尿,灸脐下一寸半,随年壮。又灸大敦三壮。” 《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又灸脐下横文七壮。” 《千金要方》卷三十:“关门、中府、神门主遗尿。” 《神应经·阴疝小便部》:“遗溺:神门、鱼际、太冲、大敦、关元。” 《针灸逢源》卷五:“气海:小儿遗溺灸亦效。” 【备注】 (1)针少腹部穴位,针刺前嘱患者排尿。 (2)治疗期间应在晚上少吃汤水,同时夜间要定时叫醒患者起床小便。 (3)如因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应治疗其原发疾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