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司马迁的义利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司马迁的义利论 司马迁关于礼义道德与物质利益关系的思想。 司马迁认为,利先于义,并决定义。义产生于利。即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精神道德。 他指出:“缘人之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史记·礼书》)。 又说:“礼由人起。”他认为,人有各种物质消费欲望,满足不了,就想争夺,争则乱。 明智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故制礼义以分之”,从这种观点出发,司马迁认为,物质生活决定精神道德。并指出,有利才有义,无利则义亡。“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史记·货殖列传》)。 这体现了他的唯物论的义利观。 与此同时,司马迁还揭露了封建社会礼义道德的阶级性。他赞扬劳动人民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揭露统治者礼义道德的虚伪性。 指出他们本来都是些窃国大盗,却硬要标榜自己的仁义。“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史记·游侠列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