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原发性肺结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原发性肺结核 【释义】: 原发性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引起,主要见于儿童且几乎仅限于肺部(96%),偶见于胃肠道(1%)。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当并发淋巴结支气管瘘时,如淋巴结肿大明显,而肺只有较少播散病灶,仍属本型。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1)多数起病缓慢,症状可不明显,或有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纳差、消瘦、乏力等。 2)偶可呈急性起病,似流感、肺炎或伤寒。可有高热,后逐渐降为低热。 3)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引起压迫症状:①压迫大支气管时,典型者可有双音性咳嗽(即在低粗音调中闻及高调、金属样响声)或有呼气梗阻(呼气性喘鸣音和呼吸困难),偶可有吸气性喘鸣;②压迫迷走神经可有阵发性百日咳样咳嗽或呈支气管哮喘样发作;③压迫交感神经可有Horner征;④压迫喉返神经可有声音嘶哑;⑤支气管穿孔时,淋巴结很快缩小,干酪样物可阻塞支气管,出现突发刺激性干咳、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 (2)体征 1)浅表淋巴结肿大 以颈部多见。触及多个成串淋巴结,质软有弹性,可逐渐变硬。 2)肺内原发病灶累及一个肺段时或有渗出性胸膜炎时,则叩诊浊音、呼吸音降低、或管状呼吸音。 3)肝脾可轻度肿大。 4)可发现疱疹性角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 2.X线检查 (1)原发综合征 典型表现为肺外周近胸膜的原发病灶、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和两者中间的索条状淋巴管炎阴影,呈“哑铃状”但已不多见。原发病灶一般为胸膜附近小斑片状模糊阴影,可伴局限性胸膜渗出,有时可被肋骨、横膈遮盖。原发病灶大多可呈肺段、叶分布,呈大片阴影。原发病灶恶化时还可出现空洞、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并发支气管扩张、肺不张等。原发病灶多为一个,偶可为2个或以上(2%~8%)。 (2)支气管淋巴结肿大 儿童肺门淋巴结需≥1.5cm才能在X线上发现呈边缘模糊或锐利的肿块型阴影。可有不规则斑点样钙化影。可见压迫支气管引起的肺不张和(或)肺气肿。因原发病灶吸收较快,而淋巴结结核吸收慢,故常在X线上可见肺门或纵隔肿大的淋巴结影。 3.鉴别诊断 原发病灶应与各种肺炎鉴别,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应与霍奇金病、胸内甲状腺病、胸腺瘤及非特异性淋巴结炎鉴别。 【治疗】: (1)婴幼儿结核菌素阳性、年长儿童结核菌素阳性或已接种卡介苗但结核菌素试验2年增值≥16mm(美国定为6mm),肺部未见病变者,单用INH,10mg/kg顿服。疗程6~12个月。 (2)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阳性,除外其他疾病所致中毒症状者,单用INH,疗程9~12个月。 (3)病变广泛,伴有结核(如粟粒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干酪性肺炎、肺不张或空洞者,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 1)短程治疗 INH+RFP+SM或INH+RFP+PZA+SM(或EMB),3个月后改用INH+RFP3~6个月,剂量参照表6-2。 2)传统的长程治疗 SM+INH2~3个月,随后INH1~1.5年(期间或可加用EMB3~6个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