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1)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1) 【原文】: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2)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3)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4)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5) 【译文】: 看尽了江湖上千万座山峰,我的心胸容得下整个云梦。挥手招来西塞山前的明月,来听这东林寺暮夜的钟声。想不到吧,我这个远方的客人如今又旧地重游;寺院的老僧,能否记得昔日的相逢?虚掩的窗外,是什么声响惊醒了我的清梦,原来是无人看管的水碓,在上下自舂。 【集评】: 清·陆廷灿:“水碓,闽浙最多。放翁此句及元周权诗:‘野碓舂泉分涧急’,皆善于写水碓者也。” (《南村随笔) 清·姚鼐:“最似东坡。” (《五七言今体诗抄》卷九) 清·方东树:“通首情景交融,收有奇气。” (《昭昧詹言》) 今·孟庆文:“此诗意境高旷超脱,得庄生委心任运之旨。” (《宋诗鉴赏辞典》第965页) 【总案】: 这首诗因旧地重游而触发创作契机,而主旨是写对人生的参悟和体验。姚鼐评此诗谓“最似东坡”,可谓慧眼。约而言之,此诗前四句犹是放翁习气,后四句乃直造东坡诗境。首联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意,却以豪语起笔,乃放翁性格使然。次联即景点缀,风度翩翩,然犹是诗人心眼。两联过后,才脱去诗人结习,沉潜下来,进入对人生的参悟之境。“远客”一联,既有人生如逆旅的惆怅,又有逝者如斯、功业无成的感慨。末联以景结情,妙在含浑。空江月明,野碓自舂,抑或是写实,此处却似一种若迷惘若清醒的参悟人生的境界。尝记济南千佛寺楹联云:“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游人。”此处的水碓声单调而清越,作用有如暮鼓晨钟,不仅是把诗人从梦中惊醒,更把他从人生的大梦中唤醒。姚鼐所谓“最似东坡”,只是一种直观的印象。以例实之,此诗使人想到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雪泥鸿爪的妙喻;想到《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中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想到《龟山》诗中的“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想到《水龙吟》词中的“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当然,神似处不在字句,而在于对人生的体验。和《剑南诗稿》中那些唾壶击缺、叱咤风云的豪放诗篇相比,此诗清旷超脱,或可视为变格别调,然而却显示了诗人及其艺术个性的另一侧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