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便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便血 便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凡来源于消化道且自肛门排出的血性粪便,不论其为纯血、血水样、血中带脓或黑粪,均称便血。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一般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为柏油样,下消化道出血多呈鲜红色、暗红色、血附于大便外或滴血。如上消化道出血量多,肠蠕动快,血便可呈鲜红色,下消化道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长,也可呈柏油样。 【病因】 (1)消化道疾病 包括食管静脉曲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及栓塞、溃疡性结肠炎或直肠炎、肠扭转、肠套叠、直肠下垂、肛裂或痔疮等疾病。 (2)感染性疾病 包括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胃炎、肠钩虫病等。 (3)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引起出血有美克尔憩室、多发性息肉等。 (4)肠道肿瘤 小儿少见,包括恶性淋巴瘤、神经纤维瘤、肠血管瘤等。 (5)血液疾病致消化道出血 包括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饮食、用药、家族史及伴发症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1)首先应排除假性便血 1)吞咽综合征,系因出生时吞入母亲阴道血,或因母亲乳头破裂,小儿吸吮乳汁时吞下母血,引起便血; 2)小儿鼻腔、口腔、牙龈出血,咽下后致血便; 3)进食肉类、肝、动物血或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可使粪便呈红色或柏油样,并非便血。遇此类情况,应仔细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大便化验辨别清楚,如系进食或药物引起致大便隐血阳性者,可停服相关食物或药物,素食3d后复查大便。 (2)便血与发生年龄 1)新生儿期 应考虑新生儿出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旋转不良、维生素K缺乏症等等。 2)婴幼儿期 要考虑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牛奶过敏、回肠远端憩室、肛裂、肛门直肠损伤、肠旋转不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等。 3)学龄前及学龄期 应考虑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肠息肉,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菌性痢疾,肠寄生虫病,急性肝炎,食管静脉曲张,恶性淋巴瘤等。 4)任何年龄可发生者,如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应激性溃疡、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3)便血伴发症状 1)伴呕血,多为上消化道出血。 2)伴腹痛,应了解疼痛部位及性质。阵发性腹痛应考虑肠套叠、过敏性紫癜。持续性腹痛应考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嗜盐菌食物中毒及恶性肿瘤。上腹痛应考虑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脱垂症。左下腹痛应考虑细菌性痢疾。右下腹痛应考虑局限性肠炎、回肠远端憩室、肠结核。上中腹与脐周疼痛应考虑过敏性紫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黏膜脱垂症等。 3)伴肛门处疼痛,应考虑肛裂、肛瘘等局部病变。 4)伴发热,应考虑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急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霍乱等。 5)伴紫癜或全身出血,应考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等。 总之,对便血患儿应先根据病史及体检,区分消化道疾病或是全身疾病引起的出血,然后可针对不同情况,作相应检查。 2.辅助检查 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直肠指检,钡餐,钡剂灌肠,胃镜及乙状结肠镜等检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