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优化设计步骤可由图3-11表示。 1.建立数学模设型 应用优化设计方法,首先要把工程设计所需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可通过求解的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来反映技术方案中设计变量与工作性能的关系。一般数学模型是由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三个部分组成。设计变量因设计对象而异,对同一个设计对象若方案不同其变量数也不同。一般说来,设计变量愈多,设计的精度就越高,但计算过程也越复杂。在保证精确度的前提下设计变量越少越好。所谓约束条件,就是限制设计变量取值范围的限制条件,可用约束方程gi(x)≥0和hj(x)=0表示(其中i=1,2,3,…,m;j=1,2,3,…,q)。举例说明。 图3-11 优化设计步骤 图3-12表示由两个钢管组成的平面桁架,在点F处铰接,并在该处承受载荷2P;现假定钢管壁厚和跨度的二分之一取定值,记为 图3-12 两杆桁架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设计变量 根据题意,欲求桁架重量最轻,钢管直径d和桁架高度H是需要优化的两个设计变量。 第二步,确定约束条件 根据杆件压应力公式 又若杆件压应力超过欧拉应力(压杆稳定的临界应力) 式中E为弹性模量,F6为安全系数。 除上式(3-1)和式(3-2)两个约束条件外,假如因空间限制桁架高度必须满足18≤H≤25cm,则这也是约束条件。 第三步,建立目标函数 在两杆桁架设计中,目的是使桁架重量最轻,则: 为该设计的目标函数。式中W为桁架重量,ρ为钢管材料的比重。优化目标函数,一般总是使目标函数最小化,因为求最大的问题可以用改变函数正负号的方式变成求最小的问题。因此可将公式(3-3)写成: 至此,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都已建立,完成了两杆桁架的数学模型。 2.求解数学模型,寻求最佳设计方案 求解数学模型,就是在满足全部设计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寻求使方案指标最佳也就是目标函数值最小的那组设计变量值,在数学上也就是求极值的问题。方法很多,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至于找寻最佳设计方案,方法步骤有: (1)制定目标要求。目标要求是衡量设计方案好坏程度的标准,一般说来,获得的设计方案只要达到预定的要求,就可认为是优化方案。 (2)选择最优化计算方法。通常,不同的数学模型,存在着不同的求解方法。现将主要方法排列如表3-3。 (3)编制迭代程序。由于求解数学模型一般都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所以,在确定最优化计算方法后,就要把它编成迭代程序,转换成计算机语言,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循环计算,最终寻找目标函数的极值,求得优化结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