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存在与虚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存在与虚无》 法国存在主义最着名的代表人物萨特的主要哲学着作。1943年出版。 该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外加一个实际上独立地讨论了本书主要论点之一的导言和一个简短的结论。导言“对存在的探索”以现象学的方法对“存在”做了所谓“本体论的证明”,并讨论了“自在存在”的问题。第一部分“虚无的起源”,讨论了否定的起源,它与虚无的关系以及作为对自由的体验的苦恼和作为对自由的逃避的“自欺欺人”。第二部分“自为存在”,讨论自为存在的直接结构、时间性和超越性。第三部分“为他”,讨论他人的存在,作为自为存在的为他结构的身体及与他人的具体关系,即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第四部分“有、做和是”,作者通过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讨论,说明自由和责任以及人生的各种态度。 萨特把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为的存在是有自我意识或有“我思”的存在,就是人的存在。萨特认为,自为的存在或人的存在是由自身的显现构成的,而这些显现是无限的。自为的存在没有抽象的本质,自为存在的本质是虚无。人作为自我意识的人,总在不断地否定自己,创造新的未来,这就是一个虚无化的过程,人就是一种虚无化的存在。人具有自我意识,因而具有精神的主观性,即绝对的自主性或自由。在萨特看来,人所处的情境不能决定人的活动将要采取的方向;相反,正是通过人的存在,这些情境才有意义和价值。因而,不仅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且连目标本身都必须被看作是由人来选择的,人是自己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人通过选择造就自己,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该书是萨特历时两年的精心之作,它在存在主义思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作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