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舟竞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舟竞渡 壮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流行于广西郁江、漓江、右江、左江流域。时间一般在三月三、四月八或五月初五。舟长可达七八丈,头尾皆雕龙形。每舟参赛者有二十二人、三十二人至五六十人不等,但参赛的每舟人数必须均等。舟上以一人掌舵;一人敲锣为节,也是舟上的指挥者;余人以浆棹水。经商定赛程后,再划出平行或斜行的起点线和终点线。然后,由主持人发令比赛开始,参赛的每只舟即如脱弦之矢,向终点线飞奔,先到者为胜。壮族及其先民的龙舟竞渡自古有之。新中国建立后,在广西贵县、西林县出土的西汉铜鼓上,就有多人划龙舟竞赛的图案。贵县出土的一面铜鼓上的舟纹,每舟6人,1人在前,手执羽仗,像是指挥者,后面的人都作相同的划船动作,无疑是参赛的龙舟图像。唐宋之时,壮族先民的龙舟竞赛非常盛行。唐诗人宋之问在《桂州三月三》诗中描述桂州(治所在今桂林市)的龙舟竞赛云:“始安(治今桂林)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李商隐在《桂林》诗中记述在白石湫举行的龙舟比赛也说:“神护青风岸,龙移白石湫。”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则说:“钦州竞渡兽舟,亦刳全木为之。”明王济(成化进士,曾任广西横州州判)在《君子堂日询手镜》中,更详细地记载他亲眼见到今广西横县一带壮族民间举行的一次龙舟竞渡盛况:“遇端阳前初一日即为竞渡之戏,至初五日方罢。舟有十五数只,甚狭,长可七八丈,头尾皆刻龙形。每舟有五六十人,皆红衣绿短衫裳,鸣钲鼓数人,搴旗一人,各以浆棹水,其行如飞,二舟相较胜负。迅疾者成胜,则以酒肉红帛赏之,其负者披靡而去。远近男妇老稚毕集江浒,珠翠绯紫,横炫夺目。或就民居楼屋,或买舟维绿荫间,各设酒,歌鼓欢饮而观,至暮方散。”自明至今,壮族地区的龙舟竞渡,均为民间一项重要的传统体育活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