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眼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眼肉 【概况】: 异名 龙眼、益智(《本经》),密脾(《纲目》),龙眼干(《泉州本草》),亚荔枝(《开宝本草》)。 基源 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的假种皮。龙眼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有4种。 原植物 龙眼Diimocaipus Longan Lour.(Euphoria[I ongan(Lour.)Steud.;Nephelium longan Camb] 历史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 商品为龙眼的干燥假种皮。 始载于《本经》,列入中品。《证类本草》载:“《图经本草》载:龙眼生南海山谷,今闽广蜀道生荔枝处皆有之,木高一丈许,似荔枝而叶微小,凌冬不凋,春末夏初生细白花,七月而实成壳青黄色,文作鳞甲,形圆如弹丸,核若无患而不坚,肉白有浆,甘甚美,其实极繁,每枝常三二十枚,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目为荔枝奴,一名益智,以其味甘归脾而能益智耳,下品自有,益智子非此物也。”综上记载,龙眼即今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果实。龙眼是我国南部和东南部的著名果树之一,常与荔枝相提并论,栽培历史已久。 仅次于荔枝之多,目前受好评的有广东的石峡龙眼;福建的普明庵、乌龙岭和油潭本等地产品。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0m以上。幼枝被锈色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0cm,3小叶2~5对,通常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0~15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偏斜,全缘或波浪形,暗绿色,嫩时褐色,下面通常粉红色。 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黄白色,直径4~5mm,被锈色星状小柔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花瓣5,匙形,内面有毛;雄蕊通常8,子房2~3室,柱头2裂。核果球形,直径1.5~2cm,外皮黄褐色,粗糙,假种皮白色,肉质,内有黑褐色种子1颗。花期3~4月,果期7~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636页.1300条图) 生境与分布 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一般为栽培。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生药】:采集 7~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以8、9月为盛产期,采后晒干或烘干,除去壳核,取假种皮晒至干爽不粘。 亦有将采收的果实,除去果皮及核,取假种皮直接晒干。药材主产于福建晋江、南安、同安、莆田、仙游、惠安,广西玉林、桂平、岑溪、博白、平南、苍梧。 鉴别 性状 假种皮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常数片粘结,片长约1.5cm,宽2~4cm,厚约1mm;棕褐色,半透明,一面皱缩不平,一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 质柔润。气微香,味甜。以片厚、柔润、色棕褐、甜味浓者为佳。 显微 假种皮:外表皮细胞1列,横切面观略呈方形,表面观垂周壁有时隐约可见细小念珠状增厚;内表皮细胞1列,横切面观壁稍厚,外被较厚的角质层,表面观细胞形状不一,垂周壁念珠状增厚,有时可见平周壁上有大的圆纹孔。内外表皮间为多列大形条状薄壁细胞,直径约至147μm,中央的薄壁细胞不规则径向排列。 薄壁细胞及表皮细胞中有时含细小草酸钙结晶,呈杆状、棒状、针状、菱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3μm,长5~17μm。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185) 理化 取假种皮样品粉末0.1g,加70%乙醇1ml,振摇浸渍20分钟,放置,取上清液点于硅胶G1%CMC板上,并以蔗糖,葡萄糖为对照,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液为展开剂,展距10cm,重复1次,喷以邻苯二甲酸苯胺溶液,加热后葡萄糖显棕色;喷以α-萘酚硫酸液,加热后蔗糖显蓝紫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10)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 果肉(干)含水分0.85%,可溶性部分79.77%,灰分3.36%,可溶性物质中,有葡萄糖24.91%、蔗糖0.22%、酸类(以酒石酸计)1.26%、含氮物(其中含腺嘌呤和胆碱)6.309%等。 其它尚含有蛋白质5.6%和脂肪0.5%11]。还含原维生素A、维生素B[2]。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9 [2]福建药物志.第一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97 。【药性】:性味 甘,温。 ❶ 《本经》:“甘,平。” 归经 心、脾经。 ❶ 《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少阴经。” 功效 益心脾,补气血,安神志。 主治 虚劳羸瘦,健忘,失眠,心悸,怔忡。 ❶ 《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熬膏、浸酒或入丸剂。 使用注意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❶ 《本草汇言》:“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 配伍应用 ❶ 配酸枣仁,治心悸,怔忡,多梦易惊。 ❷ 配百合,治睡眠欠佳,易兴奋。 ❺ 配石菖蒲,治头晕,疲惫。 方选和验方 ❶ 归脾汤(《济生方》):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30g,茯神30g,黄芪30g,龙眼肉30g,酸枣仁3g,人参15g,木香15g,炙甘草8g,当归3g,炙远志3g。 ❷ 五灵膏(《随息居饮食谱》)大补气血:龙眼肉剥好,盛竹筒式瓷碗内,每周30g,入白糖3g,素体多火者:再加西洋参3g,碗口罩以丝棉1层,日日午饭锅上蒸之,蒸至多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泡服1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炒。 单方应用 龙眼酒(《万氏家抄方》)温补脾胃,助精神: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 食疗 ❶ 龙眼肉粥(《抗衰老中药》)壮阳益气,健脾补血,安神养心:龙眼肉18g,红枣5枚,糯米100g,白糖少许。煮粥,早晚各服1次。 ”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