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叶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图说》 【概况】: 基源 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的叶或嫩芽。 原植物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Nephelium longan Camb.] 余项参见“龙眼肉”条。 【化学】: 叶含无羁萜、16-三十一烷醇、表-无羁萜醇、β-谷甾醇、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steryl-D-glucoside)[1]。还含鞣酸[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9 [2] 福建药物志.第1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97 【药性】: 性味 甘、淡,平。 ❶ 《生草药性备要》:“香、甜,温。” ❷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平。” 功效 解表化湿,清热解毒。 主治 感冒,疟疾,疔肿,痔疮。 ❶ 《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杀虫,作茶饮明目,嫩薳蒸水,加冰片搽眼眩烂。” ❷ 《本草求原》:“洗疔、痔、疳疮、烂脚。”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冒,肠炎;外用治阴囊湿疹。” ❹ 《中草药学》:“流感,感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7~10片叶;或代茶饮。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泉州本草》:“治疟疾:龙眼叶7叶,芝麻30g。清水400ml,煎200ml,在疟发作前2小时内服。” ❷ 《泉州本草》:“治孕妇胎动腹痛:龙眼叶10余叶,生米30g,食盐少许。煎汤内服。” ❸ 《常用中草药手册》:“防治流感,感冒:龙眼叶9~15g,水煎代茶饮。” ❹ 《中医大辞典·中药》:“治肠炎,尿道炎:龙眼叶15~30g,水煎服。” ❺ 《中医大辞典·中药》:“治牙疳:龙眼叶烧存性,研末搽。” ❻ 《中医大辞典·中药》:“治眼睑炎:龙眼叶晒干研末,茶油粥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