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鼹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鼹鼠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隐鼠(陶弘景)。

基源 为鼹鼠科缺齿鼹属动物缺齿鼹或麝鼹属动物麝鼹的全体。

原动物 缺齿鼹Mcgera robusta Nehring,又名鼹鼠,地爬子(《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一册)。麝鼹Scaptochirus moschatus Milne-Edwards又名地爬子,瞎老鼠(《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一册)。

历史 鼹鼠首载于《别录》列为下品。

并谓:“鼹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干燔之。”陶弘景曰:“鼹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长鼻甚强,恒穿耕地中行,挖掘即得。”宗奭曰:“鼹,脚绝短,但能行。尾长寸许,目极小,项尤短……”综上所述,基本与今之鼹鼠符合。

形态 缺齿鼹 体呈长圆筒形,体长170~220mm,体重达200g左右。吻部尖而长,鼻部延伸,突出于嘴前。眼小,耳隐于毛中,颈部不明显。前肢短而粗,前足长,掌宽扁,具强大的爪,掌心向外折转。

后肢细小,不发达,四足裸露。尾粗短。全身被细密,柔软而带有金属闪光,似丝绒状的毛。头部及身体背部毛色深褐而略带深灰色。下颌,颈部,前胸和腹部呈灰棕色,沿腹部中央还有一道较宽的金黄色纹,但有的个体不十分明显。尾与体色相同。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252页.图340)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森林草原地带。喜欢在环境潮湿多草,土壤松软.腐殖质丰富的地方以及草地和耕田附近生活。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麝鼹 体形与缺齿鼹相似,但身体较小,体长100~126mm。体重40~100g。吻部细长无外耳壳,眼退化,足背上仅有细短的毛,几近裸露。

尾细而短,被有稀疏的短毛,但在末端形成一毛束。身体背面为灰棕色,并带有丝状的光泽。

腹面毛色稍浅,为棕灰色。

尾同身色。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252页.图341》栖息于较干旱的环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及内蒙古等地。

。【生药】:

采集 春、夏、秋三季均可捕捉。捕后处死,置瓦上焙焦,研粉,备用。

【药性】:

性味 咸,寒。

❶ 《别录》:“味咸。”
❷ 《食性本草》:“寒。”

功效 解毒,理气,杀虫,去风。

主治 痈疽,疔肿,痔疮,淋病,喘息,胃癌等。 ❶ 《别录》:“主痈疽,诸瘘,蚀恶疮,阴烂疮。”
❷ 《本草图经》:“风热久积,血脉不行,结成疮疽,食之可消去;小儿食之亦杀蛔虫。”
❸ 《本草拾遗》:“肉:主风,久食主疮疥痔瘘。膏:堪摩诸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1~1.5g。治胃癌初起:鼹鼠1只,用瓦焙成焦黄色,研粉,每次1.5g,黄酒冲服,日服1次。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涂。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中国动物药》:“治胃癌:鼹鼠1只,用瓦片焙焦黄色,研成粉末。黄酒冲服。每次3g,日服1次。”
❷ 《中国动物药》:“治疔肿恶疮:鼹鼠1只,瓦片焙焦研粉,取醋60g,煎至30g。再加入适量鼹鼠粉末,捣成膏状贴患处。用香油调涂亦可。”

食疗 鼹鼠麦饼(《抗癌顾问》):保护骨髓,升白血球:鼹鼠肉焙粉,加入麦糊中,煎饼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