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粟
中药名。 见《福建中草药》。别名:线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顿草。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Sporobolus indicus(L.)R.Br.var.purpureo-suffusus(Ohwi)Koyama forma spiciformis Koyama的全草。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丛生,直立,质较坚硬,平滑无毛。夏,秋抽穗。 生于旷野和路旁。分布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味甘淡,性平。性平,味淡。清热,凉血,解毒,利尿。 治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赤白痢疾,热淋,尿血。《泉州本草》:“治热结淋症,痢疾,黄疸湿热。”内服:煎汤,30~60克(鲜品60~120克)。 ❶ 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顿草根120克。 水3碗煎至1碗,加食盐少许冲服。12小时内服3次(《泉州本草》)。 ❷ 预防流脑:鼠尾90~150克。煎服。 另用绿豆煎汤加盐少许,当茶饮(《夏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❸ 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鲜鼠尾牛顿草根120克,红糖60克。水煎,分3次服,连服3~7天(《闽南民间草药》)。 ❹ 治传染性肝炎:牛顿草全草60克,茵陈30克。 煎汤,日2~3次服。连续服之,至愈为度(《泉州本草》)。 ❺ 治久痢赤白:鲜鼠尾牛顿草30克。 水煎调糖服,日1次(《闽南民间草药》)。 ❻ 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顿草根60克。水煎,分3次饭前服(《泉州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