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鼓 击奏膜鸣乐器。 属传统的打击乐器。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印度等,是世界上鼓的发源地。 中国鼓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并对邻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鼓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原。 《世本》、《帝王世纪》、《礼记》等都有关于最早的鼓的记载。据《诗经》、《周礼》、《礼记》等大量古书记载,中原地区的鼓在秦汉前就达20余种。 鼓最早用陶土做筒,殷商已有木筒。鼓膜用兽皮(一般双面)。 形状几乎一律是粗腰筒形。 有脚的鼓有土鼓、鼍鼓、皋鼓、鼖鼓或贲鼓;用柱撑的有楹鼓、建鼓、路鼓、灵鼓、雷鼓;用架吊起的有悬鼓、馨鼓,晋鼓等。鼓槌最早用革,后改为木制,大小不一。大则长丈二,小则以手举摇击奏(鼗鼓)。 搏拊原是体鸣乐器,但到明朝《会典》载之已成为双面蒙皮的粗腰筒形鼓。以印度和阿拉伯系为主的外国鼓的传入,丰富了中国鼓的种类。据载,唐代鼓有30多种,清代达50多种,其中半数是外来鼓。有些鼓现已绝迹,只见于一些不详尽的记载。 如锅形鼓、粗腰筒形的鸡娄鼓、圆柱筒形的羯鼓,细腰筒形的都昙鼓,毛员鼓等。现在我国各民族中流行的鼓,其形制、构造各具特色。圆柱形的有景颇族的“增疆”,侗族的“贡”;粗腰筒形的有大鼓、堂鼓、同鼓、战鼓、腰鼓、“草高”(朝族的小鼓)和高山族的大鼓,傣族的“光拢”等;细腰筒形的有峰鼓,“丹不勒尔”(蒙藏喇嘛寺庙用)、“卜”(朝族)、狼涨鼓、象脚鼓等;浅筒形的有环鼓、板鼓、燥鼓、点鼓等;长筒形的有瑶族的“郭冬郭”、“各骚”、“尖沤”(云南佤族)、渔鼓;箍圈形的有八面鼓、太平鼓、“达卜”(新疆)、边鼓、八音鼓、日木(四川羌族)、那额(藏族手鼓)等;锅形的有维吾尔族的纳格拉、冬巴、缸鼓、花盆鼓、湖州大鼓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