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甲
中药名。 见《本草经集注》。别名:蛇鱼甲。为鼍科动物杨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的鳞甲。形如蜥蜴而体极长大,大者全长达2米余。 全体被有鳞甲。头部扁平;吻短而宽,钝圆;上颌每侧有圆锥状齿18枚,下颌每侧齿为19枚。 眼大,有上下眼睑及瞬膜,瞳孔垂直。耳孔呈裂缝状,有瓣膜可合闭。鼻孔1对。 开口于吻前端上方,有活瓣,能自由开闭。 颈部较细,有2对具纵棱的鳞片。躯干部较扁平。 背面近黑绿色,散有黄色斑纹。背部由前至后有17排矩形鳞片,横贯于背部的有6行,鳞上有纵棱。腹面灰色。腹部鳞片28排,略成矩形。 前肢5指,无蹼;后肢较长,具4趾,趾间有蹼;指、趾端均有爪。尾长而侧扁,有灰黑色相间的环纹,近尾端甲片锋利。 栖于江河沿岸,掘穴而居。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一带。 酥炙或酒炙用。 味辛,性温,有毒。逐瘀,消积,杀虫。治癥瘕积聚,崩中带下,疮疥,恶疮。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癥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疮疥死肌。”蜀漆为之使。 畏狗胆、甘遂、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