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黛螺顶(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黛螺顶(寺) 又称大螺顶(寺),高踞于台怀镇东山之巅,背依东台顶,下临清水河谷,相对高差达400米,居高临下,俯瞰山下台怀盆地中,大白塔周围掩映于片片松林中的寺庙群,台怀镇街区及其郊野田畴,如诗如画,远眺台山各台顶,起伏如波,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黛螺顶寺创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初称佛顶庵,因山色青翠,亦称青峰顶。清乾隆帝登五台山朝拜,以其山色青黛,山形如螺,赐名黛螺顶。山顶松柏参天,满山花草如织。 黛螺顶寺院占地不大,建筑布局紧凑。寺内建筑有牌楼一座,石狮一对,山门、中殿各三间,正殿及左右配殿各五楹。正殿内供奉象征五台山五个台顶的神态各异的五尊文殊像,被称作“五方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西台顶的狮子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因此,黛螺顶成了五台山五大台顶的缩影。朝山信徒如体力不够或时间有限,不能遍访五大台顶,也可以登黛螺顶替代、了愿,这被称作小朝台。黛螺顶因此成了佛徒朝拜和游人必到之地。相传,当年清乾隆帝想上各台顶朝山进香,屡次都被风雨所阻,乾隆四十六年召黛螺顶的青云和尚入行宫设法在不登五台顶的情况下要能朝拜五方文殊。后来是一个小和尚想出此法,在黛螺顶正殿合塑五方文殊,登上黛螺顶就等于登上了五个台顶,以小朝台代替大朝台。五年后,乾隆帝登黛螺顶并欣然赋诗,现寺内尚存乾隆十五年(1750年)御制黛螺顶记碑和乾隆五十年(1780年)乾隆诗碑。 乾隆诗碑之诗 峦迥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山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富间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奉五台曼殊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