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66.拟后黄卷叶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66.拟后黄卷叶蛾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8毫米,翅展18-20毫米;雄虫体长7.5毫米,翅展16-18毫米;身体和翅黄褐色。雌虫前翅具褐色网状纹.前缘顶角前具深褐色指甲形纹;前缘基部向外拱起,至指甲形纹处微弯入,顶角向外、向后突出,近顶角的外缘毛黑色,停息时两翅平置状如裙子。雄虫前翅花纹较复杂,前缘近基角处深褐色;由前缘2/5处至后缘中下方具斜向褐色带,近前缘褐色带较窄,从带的1/3处起褐色带渐变宽大至后缘前;前缘近顶角前方亦有指甲形黑褐色纹,其后下方有一浅褐色纹斜向臀角;后缘近基部有似梯形的深褐色纹,当两翅平置时,在中部形成长方形纹。 卵及卵块 长径0.75-0.85毫米,横径0.6-0.7毫米。常140-200粒卵鱼鳞状排列于卵块中,卵块长方形或长椭圆形,深黄色,卵块两侧各有1列黑色鳞毛。 幼虫 老熟幼虫长约22毫米。头部赤褐色,胸腹部黄绿色;前胸背板与头部色相近,也为赤褐色,但后缘两侧黑色;前、中足黑褐色,后足淡黄色。 蛹 体长约11毫米,体宽2.7毫米,常赤褐色。中胸后缘中央向后形成的舌形突出较长,接近后胸后缘,并形成凹沟;第2-7腹节背面各节有2横列钩状刺突,但近前缘的粗大钩状突排成弧形;第3-5腹节近背中线具钩状刺突,尤以中线附近的钩状刺突为粗大:第10腹节末端略带椭圆形,卷丝状钩刺8根,末端中央4根,两侧背、腹面各1根(图1-53)。 1.雌成虫 2.卵块 3.幼虫 4.蛹 5.为害状 【发生规律】: 拟后黄卷叶蛾在四川、重庆5月中旬和6月上旬各出现一次高峰。在广东幼虫于4-5月与拟小黄卷叶蛾和褐带长卷叶蛾混杂发生,钻蛀幼果,引起脱果,5月下旬以后转移为害成树或幼苗的嫩叶,吐丝将1叶折合或3-5叶片缀合成包,藏在其中为害,9月又再次转移为害果实,造成落果,其为害状极似拟小黄卷叶蛾和褐带长卷叶蛾。 【防治方法】: 同拟小黄卷叶蛾防治。 拟后黄卷叶蛾〔Archips micaceana var.compacta(Nietner)〕,又叫拟后黄卷蛾,幼虫为害柑桔嫩叶、花蕾和幼果,造成落果,分布四川、福建、广西和广东等省(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