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
病名。 出《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诸候·黑痣候》“黑痣者,风邪搏于血气,变化生也,夫人血气充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瘕。若虚损,则黑痣变生。”指色素障碍性痣子。 多因肾经浊气滞结于皮肤,或由家族遗传,胎体禀受所致。 好发于面部,或见于躯体。症见呈黑褐色扁平隆起,散在分布,小者如粟,大者如豆,无自觉症状,终生携带。 若出现生长迅速、溃破者,则为恶变征兆。今称色素痣。《神农本草经》称黑子、青黑志,《肘后备急方》称黡子、面黡,《刘涓子鬼遗方》称面黡疱,《千金要方》称黡疱,《普济方》称黡,《景岳全书》称面黡。参见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