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葵 【名称出处】:《广西中草药》 【概况】: 异名 野芙蓉、假棉花(《广西中草药》),药虎、碌毒草、三脚鳖、三脚破(《台湾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锦葵科黄葵属植物黄葵的根和叶。黄葵属全世界有15种;中国约6种,入药者有5种。 原植物 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L.)Medic.(Hibiscus abelmoschus L.),又名假山稔、毛夹(《海南植物志》),山油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麝香秋葵(云南),芙蓉麻(广西、云南),野油麻、野棉、鬼布(广西),假杨桃(广东)。 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m。全株被长硬粗毛。叶互生;叶柄长7~15cm;叶片掌状5深裂,有时3~5浅裂,直径6~15cm,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有时多少呈戟形,上部的叶片较小,两面被硬毛;托叶披针形,长6~7mm。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2~3cm;小苞片8~10,线状披针形,长10~13mm,宽1~2mm,脱落;花萼佛焰苞状,长2~3cm;花冠黄色,中央蓝紫色,直径7~12cm;雄蕊管长约2.5cm;花柱枝5,柱头盘状。蒴果长圆形,长5~6cm,具长喙,果皮薄革质,具黄色长硬毛:种子肾形,具腺状脉纹,揉之微具麝香味。 花期6~10月,果期8~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815页.图335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沟旁、林缘、平原、旷地。 分布于江西、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根或叶。 【化学】: 根含粘液质,叶含β-谷甾醇及其β-D-葡萄糖甙。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282 【药性】: 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甘,凉。” 功效 清热利湿,拔毒排脓。 主治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根:高热不退,肺热咳嗽,产后乳汁不通,大便秘结,阿米巴痢疾,尿路结石。叶:外用治痈疮肿毒,瘭疽骨折。 花:外用治烧烫伤。” 种子:利尿,健胃,催产。” 用法用量 内服:煎烫,9~15g。外用:叶、根适量,捣敷。 花,浸油外涂。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痈疮肿毒,瘭疽骨折:黄葵叶适量,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