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荆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荆枝

【概况】:

基源 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的枝条。

原植物 黄荆Vitex negundo L.,又名荆条(陕西),黄荆条(湖北、贵州),五指风(海南),五指柑(广东、湖南),布荆(四川、广东),土常山(江苏、湖北)。

余项参见“黄荆子”条。

。【化学】:

茎皮含3,6,7,3′,4′-五甲氧基-5-O-吡喃葡萄糖鼠李糖甙(3,6,7,3′,4′-Pentamethoxy-5-O-glucopyranosyl-rhamnoside)、牡荆素咖啡酸酯(Vitexin caffeate)、4′-O-甲基杨梅树皮素-3-O-(4″-()-β-D-半乳糖)β-D-吡喃半乳糖甙(4″-O-Methylmyricetin-3-O(4″-O-β-D-galactosyl)-β-D-galactopyranoside)、无色飞燕草素甲醚(Methyl leucodelphindin ether)、无色矢车菊素-7-O-鼠李葡萄糖甙(Leucocyanidin-7-Orhamnoglucoside)、6-碳-葡萄糖基-5-()-鼠李吡喃葡糖三甲氧基汉黄芩素(6-C-glycosyl-5-O-rhamnopyranosyl-trimethoxywogonin)、槭皂甙元-5-O-葡萄糖甙单乙酸酯(Acerosin-5-O-glucoside monoacetate)。

皮含β-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酸、木犀草素以及多种氨基酸。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16

【药性】:

性味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辛,平。”
❷ 《新华本草纲要》:“味苦、辛,性温。”
❸ 《南京市药物志》:“辛,温。”

功效 祛内解表,镇咳,清热止痛,消肿解毒,化湿截疟。

主治 感冒咳嗽,风湿骨痛,疟疾,胃腹疼痛,喉痹肿痛,牙痛,烫伤。

❶ 《陆川本草》:“治风湿骨痛,浮肿。”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支气管炎,疟疾,肝炎。”
❸ 《安徽药材》:“治热疮,喉痹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牙痛:黄荆枝、荆芥、胡椒,煎水服。”

单方应用 ❶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治关节炎:黄金条(即黄荆枝)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❷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火烫伤成疮,黄荆枝,煅灰,调香油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06:04